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868 条
-
女性意识是革命意识形态的剩余物:“十七年电影”底层女性的群体特点
-
作者:
曲春景
张霁月
来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十七年”电影
革命话语
女性形象
-
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根据国家意识形态的需要,配合主流政治,用革命话语对传统故事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征用与改造,特别是借用底层妇女的形象,以建构个人对阶级的归属及对政党的服从关系,用现代革命话语完成对传统意识形态的替换。这类影片虽然集中塑造了女性角色,但仍然是一套男权话语的言说机制;无产阶级革命话语对女性意识具有内在的排斥性。"女性"承担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功能,但却没有对女性自身的言说,只是阶级符号而非性别代表。新中国"十七年"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女性电影。
-
从祝英台与朱丽叶的形象看中西文化差异
-
作者:
霍彩乔
张利明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丽叶
祝英台
女性形象
差异
-
描述: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对爱情的忠贞执着,以身殉情的坚定选择与莎翁笔下的朱丽叶十分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祝英台作为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下的女子,她的爱含蓄、深沉、无奈,最后选择祭坟化蝶,以示心意。而朱丽叶作为西方人文主义时期下资产阶级的女性,她的爱率直、热烈、无惧,最后勇敢地用匕首结束生命,与罗密欧双双殉情。这一切在性格特征和爱情观念上的不同,都源于中西文化的差异。
-
女性广告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
作者:
余蓓
周子渊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广告
广告表现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市场是正在进一步扩大但尚未完全开发的最大的、最具时尚性的消费市场之一。文章分析了女性广告的误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女性广告的五条出路,为的是让女性广告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女性消费倾向,为广告主提供更好的广告服务。
-
浅析《莺莺传》中莺莺的艺术形象
-
作者:
王科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背景
《莺莺传》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莺莺传》是唐朝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部传奇,讲述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悲剧,作品中的莺莺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大胆而强烈。本文将从唐代的社会背景和女性主义等方面来论述莺莺的形象。
-
一个爱稀缺的时代:谈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
作者:
张锴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暴力
后现代主义
女性形象
-
描述:
韩国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讲述了一个暴力杀戮的故事。影片通过对金福南悲惨境遇的描述,揭示了现代社会人性的冷漠,激发了人们对现实处境的深思。女性形象是影片刻画的重点,以此反映现实社会中女性的艰难处境。影片运用大量的意象来呼应情节,使影片叙事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影片继承并发扬了韩国新电影的后现代主义传统,通过解构主流意识形态,重构道德评判标准等手法,展现了影片独到的审美视角和艺术主张。
-
《三言》是一曲女性赞歌还是一种憧憬?
-
作者:
陈敢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三言》
女性形象
-
描述:
《三言》塑造了大量的女性,这些女性各有特点,作者对其态度也各异,那么《三言》是一曲女性赞歌还是一种憧憬?个人认为是一种美丽的憧憬。
-
西德尼·谢尔顿小说的特色
-
作者:
张河川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爱
险境
女性形象
报仇
-
描述:
西德尼·谢尔顿是世界上唯一集奥斯卡奖、托尼奖和爱伦·坡奖于一身的作家,前17本小说全部登上过《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本文旨在探讨谢尔顿小说的魅力所在。
-
苦海泛舟:李玉作品研究
-
作者:
杨伟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作品
李玉
女性形象
-
描述:
导演李玉在其电影作品中,表现了对女性群体的深度关注,用深度和智慧呈现出独特的气质。本文对其作品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进行了分析。
-
《圣经》中女性意识的延伸:以《简·爱》为例
-
作者:
刘晓蕾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女性意识
《圣经》
女性形象
-
描述:
《圣经》中的一些女性形象各具特色,性格鲜明,甚至影响了众多作家的创作。她们拥有追求灵魂平等、仁爱宽厚、智勇双全等品质,是古代以色列妇女的卓越代表,也是当时社会绝对男权话语下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夏洛蒂.勃朗特从自我体验出发,理解和接受这些女性形象,赋予简.爱追求平等、勇敢热情、宽恕博爱等特质,使其成为文学史上一个崭新且重要的女性形象。
-
"妖妇"与"天使":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飞越疯人院》
-
作者:
李丽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妖妇"
女性形象
"天使"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飞越疯人院>这部小说中,作者肯·凯西塑造和刻画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一类是以"大护士"、哈丁的妻子、比利的母亲等为代表的强势"妖妇",另一类是"大护士"的助手小护士、麦克默菲的女性朋友等温顺"天使".小说中女性形象并置,通过赋予强势"妖妇"话语权和行动权,通过剥夺温顺"天使"的话语权,肯·凯西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了明显的歧视女性的态度.
<
1
2
3
...
28
29
30
...
85
86
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