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苏曼殊诗中女性形象论其凡禅倾向的二律背反性
作者: 宋夜雨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曼殊   二律背反   女性形象   凡禅倾向  
描述: 苏曼殊一生"亦僧亦俗",又有"诗僧""情僧"之称,他的诗作中,爱情诗占半数之多,亦尤为人们推崇。本文解析其诗作中的女性形象,并由此探究其在凡禅倾向之间的二律背反性。
刚柔并济的婉约:浅析阿赫玛托娃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蒋甜   来源: 大众文艺(学术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   女性形象   阿赫玛托娃  
描述: 俄罗斯文学中传统的女性形象一直都是屈于男权思想的操控之下,而俄罗斯著名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则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超凡的欣赏趣味揭示出了女性的心灵世界,赋予了她们权力和自由,由此展现出了这位赋予爱情以"女性发言权"的"俄罗斯诗歌女皇"在诗歌中独树一帜的贡献。
从《玫瑰门》到《大浴女》:铁凝小说女性形象与意识的比较与分析
作者: 张琳琳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与分析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铁凝  
描述: 本文通过对铁凝的富有代表性的女性小说的《玫瑰门》与《大浴女》的人物形象分析,探索了女性由灵魂的觉醒,斗争与扭曲走向自省救赎与重生的成长历程,希望能为铁凝作品中女性形象与意识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及刻板印象的关系与变迁研究
作者: 钱程   来源: 商情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广告   刻板印象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对我国不同时期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其与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的形成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刻板印象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的改变,并总结出这种现象背后的经济原因和社会原因。
论中西方文化交融中的女性形象:以《喜宴》为例
作者: 栗亚杰   来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宴   中西方文化   女性形象  
描述: 李安在《喜宴》中生动塑造了威威这个中西方文化交融中的典型女性,其身上具有中国女性的温柔、孝顺、有人情味的特点,也具有西方女性大胆、热烈、执著、独立、自我的特点。电影真实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差异所造成的许多矛盾。威威最终的宽容和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情观使矛盾得以解决,故事也有了圆满的结局,威威的女性形象也在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下显得更加生动娇艳。
传统与时代的对撞:《钏影楼回忆录》中近代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苏亮   来源: 长治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   钏影楼回忆录   女性形象   包天笑  
描述: 《钏影楼回忆录》是近代报人、小说家包天笑撰写的自传体散文集。它描述了包天笑早年的人生经历,以及清末民初苏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在《钏影楼回忆录》中,作者以写实笔法勾勒出了各种独具时代特色的近代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不仅可以看到包天笑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原型,而且体现了包天笑新旧思想相冲突的一面。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女性形象的典型性
作者: 陈丽芳   来源: 华人时刊(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地位   私有物品   新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描写了三位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形象及其对应的社会地位,苏珊是男性的私有物品;露西塔是男性的半私有物品;而伊丽莎白则是完全独立新女性。小说以经典的艺术形象,形象地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推进的社会进步,尤其是两性关系中女性社会地位的悄然演变,一改哈代小说常有的那种宿命论悲观主题,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因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论阿维斯汗·努尔霍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吴晓棠   娜依古力·军居来克   来源: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维斯汗·努尔霍加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阿维斯汗·努尔霍加是当代哈萨克族著名的女作家。她以女性的视角和情怀,精心塑造了一个个纯朴善良、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深刻揭示了中国哈萨克族女性在痛苦和欢悦中艰难前行的理想和追求,以及时代发展给她们带来的巨大变化,也探索体验着哈萨克女性生命主体的丰富内涵,展示出哈萨克族女性从边缘走向人生主体的新步伐。
从“三言”中女性形象解读冯梦龙的情教观
作者: 黄维芸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教观   冯梦龙   女性形象   三言  
描述: 冯梦龙创作"三言"主要是希望用作品来晓喻世人,警醒世人,达到"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的目的。冯梦龙认为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便是"情教",达到"情教"的方式就是通过文学作品。通过对冯梦龙"三言"中的不同类型女性形象的解读,深刻探究了冯梦龙的"情教观"。冯梦龙强调"三言"的教化功能,提倡用"情教"对抗"理教",在反对宋明"理学"这一方面,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新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女人的村庄》为例
作者: 王琳   来源: 戏剧之家(上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人村庄   女性形象   电视剧  
描述: 自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以这一大背景为题材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便应运而生,这些农村剧塑造了很多经典的新时期农村女性形象,她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男主女从、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性别文化定位,而是把她们塑造成了自强、自立,敢于打破常规,挑战男权文化的新时期妇女形象。
< 1 2 3 ... 26 27 28 ... 80 81 8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