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时代的悲歌——电影《黄金时代》中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王世颖   来源: 视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金时代   “他者”身份   女性形象  
描述: 电影《黄金时代》很显然是一部优秀的女性主义电影,它以女性的故事为主线,试图通过多方面、多视角还原作家萧红的生平事迹。主要讲述了萧红为了追求文学上的精神独立和自我价值,在一个并不和平的"黄金时代"里发生的故事。本文将通过女性的"他者"身份和被"建构"的女性两方面来分析影片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神话女性形象流变——以巫山神女为例
作者: 孙露露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巫山神女   社会角色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主要针对战国后期宋玉《高唐赋》中的巫山神女向楚王自荐枕席的传说,进行了初步分析,首先从众多的文学典籍中清理出神女的身份,做出基本的判断。再根据以往的众多猜想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清江流域的其他神女神话进行比较得出,神女自荐枕席的重要意义概括出神话女性形象发展的脉络。
试析《陌上桑》与《羽林郎》中女性形象的异同
作者: 郭苗   来源: 教育观察(上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羽林郎   陌上桑   女性形象  
描述: 《陌上桑》和《羽林郎》同为乐府名篇,都是以封建社会女性反抗男性权贵的调戏为主题。二者塑造的女性形象既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从这两首诗歌对女性形象的外貌描写、个性描写和其背后所折射的男性话语权的世界三个角度进行比较,可以认为,《陌上桑》和《羽林郎》都反映了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时代下底层女性的遭遇,肯定了女性的主体价值和反抗精神。但是作品在无意识中也折射了女性对男权话语的绝对服从和依赖,她们的反抗背后有一个更加强大的男权社会,她们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这种束缚。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三位主要女性形象的对比
作者: 周琳琳   来源: 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消费文化   《了不起的盖茨比》   女性形象  
描述: 美国现代作家菲茨杰拉德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刻画了三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黛西·布坎南、乔丹·贝克和梅特尔·威尔逊。出身于上层社会的黛西是父权制社会的传统女性代表,来自于中产阶级家庭的乔丹是战后逐步走向独立的新女性形象,而急欲从社会底层脱身的梅特尔则是工业社会消费文化的牺牲品。菲茨杰拉德从男性立场出发,把她们丑化为金钱和物欲的化身。这一方面源于菲茨杰拉德自身的婚恋经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深受男权文化影响的他在新女性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所感受到的焦虑恐慌和不知所措
女性形象的个人化书写——严歌苓小说解读
作者: 周晓燕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内涵   女性形象   严歌苓  
描述: 严歌苓的小说是一部书写着中国女性的传奇,本文试以严歌苓以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为核心,将其所描写的女性形象进行广义上的分类;并试图透过人物形象的表层来窥探作者对女性这一群体性性别内涵的关注。
《井底引银瓶》与《墙头马上》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
作者: 袁庆   来源: 吕梁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墙头马上   井底引银瓶   文化背景   女性形象  
描述: 从《井底引银瓶》到《墙头马上》,女主人公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追求爱情的态度、在爱情中的地位、恋爱的结局和对爱情的思考四个方面。同一题材中女性形象发生演变的原因主要在于唐、元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唐、元不同时代的社会习俗、文学传统、审美情趣、文人心态等因素的合力对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宋词中的女性形象论“优美”的美学范畴
作者: 葛俏俏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优美   女性形象    
描述: “美”,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美的形态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生命形态孕育出了多种多样的美的类型,“优美”、“壮美”、“悲态”、“崇高”、“滑稽”、“荒诞”等都是常见的美的形式。而在这些多种多样的类型中,优美是最早被人们认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认可的形式。本文就从“优美”入手,结合宋词中女性形象的描写,谈谈“优美”这一审美类型的相关问题。
消费文化语境下革命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重构
作者: 张晓东   姜丽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费文化语境   重构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促使中国社会的消费文化语境逐渐成型,大众传媒把自身的控制范围推向了空前状态,它日复一日的工业生产、复制、映射着我们的生活,修改着性别差异。而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社会重新建构性别、重新定位女性形象的过程,大众媒介在女性符号的文化身份重构中充当了"帮凶"。
中西方戏剧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作者: 闵嘉健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牡丹亭》   《仲夏夜之梦》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明朝的汤显祖与伊丽莎白时期的莎士比亚堪称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东西方剧坛的两位杰出的戏曲大师。《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与《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分别是两位大师笔下经典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从两位女主角的思想与性格中的共性和特性进行比较研究。
韩国现代爱情剧中的女性形象新变化
作者: 王媛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剧   韩剧   突破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着重选取了2010—2015年的43部韩国现代爱情剧中女性角色为样本,借助内容分析法、既有统计资料分析法等方法对这些女性角色家庭背景、职业及其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并与学者已经统计所得的2000-2009这十年的数据进行比较、阐述该类剧集中女性形象的突破。
< 1 2 3 ... 22 23 24 ... 67 68 6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