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张艾嘉电影中女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宋亚辉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形象   张艾嘉  
描述: 丰富的人生经历加上勤奋又聪颖的才情,使得张艾嘉在电影作品中呈现出的女性视角,相较于其他女性导演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在张艾嘉导演的电影中,她总是用自己与众不同的女性视角和细腻温润的表达方式,通过她平和的心态和淡然的情感更多的表现都市中产阶级女性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和迷茫的生活状态,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为困扰在爱情、婚姻、理想之中的的中产阶级女性。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张艾嘉导演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张艾嘉对于女性自主意识和女性个人立场的特殊理解。
民国时期女性形象在商业广告中的研究
作者: 汪丽红   张国斌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商业广告   月份牌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作为一个特殊而显著的性别群体,历来都是一种自觉地文学艺术中的对象。民国时期作为近代中国广告发展的特殊时期,经济复苏和发展都是在这一时期。自然而然地,在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就更容易受到人们的重视。月份牌广告作为女性形象的代表,它记录着一段历史,代表着一种文化符号。它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衍生,更是西方文化的信源。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写作策略与女性形象塑造研究
作者: 闻建兰   吴维   来源: 读书文摘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旨在分析美国华裔女性作家写作策略,立足华裔女性作家作品,从女性叙述视角,叙述方式,叙述时间等方面剖析华裔女性作家如何塑造女性形象,从而更好的把握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特点。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冉凡敏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   女性形象   刻板  
描述: 通过对广告中女性刻板形象的分析,力图做到避免在广告及生活中产生性别歧视,使人们意识到男女平等应该不仅体现在口头的表达上,还应该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而逐渐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使她们享受和男性一样的权利。
丁玲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李诗瑶   来源: 商业故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玲   解放区   女性形象  
描述: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丁玲是一个重要的旗手。作为奔赴延安的第一位知名女性作家,丁玲为解放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主要以丁玲的几个典型文学作品为例,探究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
打破刻板:电影《刀马旦》中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戴延青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刻板印象   香港电影   女性形象  
描述: 一直以来,独特的女性形象在徐克的电影中都是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徐克从不把自己电影中的女性往传统妇德典范的标准来塑造,这也是徐克区别于其他男性导演之处。其导演的《刀马旦》作为一部"三个女人共演的一出戏"在当年充斥着"阳刚美学"氛围的香港影坛并不被看好。而最终在影片呈现出的三个女性形象,却是颠覆了电影银幕上女性只是作为"花瓶"存在的刻板印象。
《老友记》中女性形象的解构与符号化
作者: 李娜   来源: 中国报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老友记   女性形象   符号化  
描述: 美国经典喜剧《老友记》以友情为主题,通过日常化的叙事手段,以线性结构呈现了人物之间轻松、诙谐的关系。在此主题下,剧中男女形象的分工明显趋向男性中心主义。本文通过对剧中女性形象的解构与符号化分析,旨在表明,在《老友记》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依然没有摆脱父权文化的影响,并且在无意识中流露出男性中心主义的特征。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中女性形象的创新
作者: 吕津歌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   当代   女性形象   创新  
描述: 在历史悠久的国画历程中,女性形象都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当代,生活的改变给画家们的创作添加了很多新的内容,他们善于从现在的生活中去发现更适用于当代艺术创作的东西,发现新的题材,新的融合以及新的材料去创作。本文以当代工笔女性形象的创新和发展为主要切入点,对当代的女性题材工笔人物画的创作进行简单分析。
90年代韩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搭讪》为例
作者: 赵炳尧   来源: 读天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殷熙耕   韩国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90年代韩国文学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众多女性作家的出现。尽管在韩国近代文学史上也不乏有女性作家,可是进入90年代之后,有更多的女性作家登上文坛用她们特有的描写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对韩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殷熙耕的作品,她的作品大多是对在9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出现断隔以及人们对爱情的渴望等社会现象的反应。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是90年代韩国社会女性群体的缩影,对研究韩国90年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一定的帮助。本文以殷熙耕《搭讪》中出现的女性形象为例,对韩国90年代小说中出现的女性形象进
从《画皮》看《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辉   来源: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描述: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登顶之作。其中最脍炙人口的篇章绝大多数是描写女性的作品,其对女性形象的描写有开拓性的发展。作者对她们寄寓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尤其是《画皮》中的女性性格特点更为突出。《画皮》是《聊斋志异》中最具特色的故事之一,可以说《聊斋志异》塑造了无数女性形象,这些形象个性鲜明,情节委婉动人。蒲松龄笔下塑造的女性主要有两类,一类人物是:作者虽然赋予了她们奋飞的能力,却折断了她们腾飞起来的翅膀,没能做到真正的独立。另一类人物是:作者赋予了她们新时代的精神,这显示了作者矛盾的心理。
< 1 2 3 ... 19 20 21 ... 65 66 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