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267 条
-
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郭培筠
来源: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误区盲点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
描述:
目前大众传媒与女性问题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密切关注。本文拟从报刊杂志、影视作品、商业广告及网络等几种当今主要的大众传媒入手 ,揭示潜藏于其中的性别误区、性别盲点甚至性别歧视 ,并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对公众的影响
-
关于唐代诗词中女性形象的思考
-
作者:
刘来春
来源: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变化
唐代诗词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将唐代诗词中的女性形象分为玩偶型、受伤型、美人型三类并阐述女性形象的审美变化其历史原因。
-
韦庄词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冬梅
来源: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鲜明生动
韦庄
词
女性形象
-
描述:
韦庄用清新自然的白描,浅近如话的语言,塑造了大量形态各异、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她们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有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特色和命运。
-
积极的歧视——对都市类市民报纸娱乐新闻栏目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
作者:
张谦
来源: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娱乐新闻
积极的歧视
女性形象
-
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女性自主意识日渐鲜明地进入新闻传播领域 ,现今的大众传媒不再将女性置于边缘位置 ,而是投入了大量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武汉地区都市类市民报纸的简单抽样调查 ,对娱乐新闻栏目的分析中探讨女性形象在媒介中的实际角色。认为在娱乐新闻对女性形象充满欣赏、溢美之情的关注和报道之中 ,在她们独立、理性的强者姿态之下的依然是弱者依附、感性的心态。这依然是对男权话语的隐性解读 ,是一种实际上的不平等 ,是对女性“积极的歧视”。
-
评欧茨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视角
-
作者:
顾玲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小说创作
女性形象
-
描述:
欧茨的小说以女性独特的审美视角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通过女性形象抨击美国社会对妇女的重压,指出当代美国妇女面临的困境,并对否定女性的传统观念提出质疑和抗议。
-
《玫瑰门》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耿英春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玫瑰门》
生存状态
女性形象
-
描述:
铁凝在其长篇小说《玫瑰门》中塑造了几位生存于现实沼泽地与精神泥淖潭内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司猗纹、姑爸、竹西等女性形象的理性分析,反映众女性是一群生活在现实苦难和精神苦难中的女人。她们或饱受长期的性压抑而畸变,或灵魂失落而苦闷,或遭现实重压而躁动。
-
试论贺铸词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赵晓辉
来源: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贺铸词
女性形象
贺铸
-
描述:
贺铸词中不仅有符合传统体性特征的侑酒侍宴的歌儿舞女,还出现了更多富有新质特色的女性形象:有感发幽远、深得风骚之旨的凌波美人的形象,有情感深切的亡妻形象,还有反映社会问题的征人思妇与怨妇形象。
-
《紫色》中的女性形象剖析
-
作者:
吴迪
来源: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种族歧视
女性形象
夫权专制
-
描述:
在《紫色》这部小说中 ,艾丽丝·沃克描写了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和夫权专制双重压迫下的种种不幸 ,反映了她们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完善过程。艾丽丝·沃克摆脱了善良宽厚、思想简单、逆来顺受的传统女性形象 ,将其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倾注到文学作品中 ,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黑人妇女形象。
-
曹禺女性形象塑造悖论
-
作者:
张帆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悖论
曹禺
女性形象
-
描述:
繁漪、陈白露、愫方是曹禺剧作三个突出的知识女性形象,本文试图从人物的生命行为中去透视曹禺:传统与他处于一种既冲突又和谐的微妙状态中,思想上对传统的否定,审美上向传统有意无意的回归,艺术创作走上高峰,人性寻找却走向悖论.
-
现代文学叛逆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尹季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叛逆
现代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是破和立结合的时代产物 ,在众多的文学形象中 ,最具魅力的是叛逆女性形象。由于时代发展的变化和叛逆女性性格的差异 ,叛逆女性形象可分为贞烈型、反复型、报复型、苦闷型和新生型等五种类型。同时 ,她们也存在着某种共同的特征。探究现代文学阶段众多叛逆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和塑造叛逆女性形象的文学史意义 ,对文学作品主人公选择和社会文明的透析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