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33 条
-
试论老舍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炜炜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作品研究
现代文学
老舍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以表现市民阶层和市民性格而著称于世的,在他笔下诞生了许多不朽的艺术形象.但自老舍研究以来,人们对他笔下女性形象的研究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对整个老舍艺术研究来讲稍显不足.该文试从老舍的潜意识层面分析了他的性爱观和女性观,从中可见他传统而保守的文化观、创作观,并且又从传统文化角度论述了老舍所认可的婚恋模式并描绘了他理想的女性形象.
-
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琳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重建
自我身份
女性形象
-
描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39- )是加拿大当代著名诗人、小说家与文学评论家,已发表作品40多部。她的作品多次荣膺各种文学奖项,包括2000年的布克奖、加拿大吉勒文学奖以及加拿大总督文学奖等,已在世界文坛引起批评家的关注并深受读者的喜爱。阿特伍德是一位睿智的作家,她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还保持着对生活的敏锐体察,并以其富有特色的笔触,描绘出人类生活纷繁而独特的体验。在她的众多文类的作品中,阿特伍德对当代加拿大人,尤其是加拿大女性的生存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她的以加拿大为背景的小说同样体现了类似的主题,以诗
-
论许鞍华的电影创作
-
作者:
谢丽娟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许鞍华
艺术风格
主题意蕴
女性形象
-
描述:
许鞍华是一位坚持文艺类型片创作的导演,多年来她一直用自己平实冷静的镜头反映着社会的千姿百态,用充满人文关照的情怀述说着边缘人物的平凡人生,从《疯劫》(1979)到《投奔怒海》(1982),从《女人,四十》(1994)到《天水围的日与夜》(2008)再到《桃姐》(2012),她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兼具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好影片,许鞍华现如今已经成为香港文艺电影的唯一标识,在香港影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尝试在对许鞍华的电影作品的整体关照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比较研究法探讨许鞍华对漂泊与寻根主题的阐释,并探析她的作
-
元杂剧女性形象初探
-
作者:
赵晓红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情理想
元杂剧
审美情趣
女性形象
-
描述:
该文对元杂剧女性形象的研究,主要对女性形象系列进行分析,探讨元杂剧女性形象的审美情趣和进步的爱情理想.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对元杂剧女性形象系列的梳理.论文的第二部分,分析元杂剧女性形象平民化的审美情趣.主要从女性形象社会地位的下层化,思想性格的平民化、语言的本色性及产生女性形象审美情趣的原因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论文的第三部分,分析元杂剧女性形象进步的爱情理想.主要从理想爱情的产生方式,理想配偶的标准,理想爱情的基本要求和理想爱情的追求过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
再造巴别塔--八九十年代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简论
-
作者:
田丽红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作家
女性题材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男性小说文本中,有着陈容庞大的女性形象群落.从男作家对女性题材及女性形象的偏爱和把握上可以看出,他们力图在精神和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上对女性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以期更深刻的理解女性.客观地说,他们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当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一些男性小说文本,却发现在许多女性形象背后,仍然拖着或浓或淡的封建男权中心文化的阴影.该文旨在站在女性主义立场上,以性别的文化视角解读男作家创造的女性形象.
-
唐代工笔仕女画与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之比较
-
作者:
姜晖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
多元化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形象是时代特征的浓缩和特定历史文化的反映。唐朝仕女画丰腴雍容的造型、大方自然的神态、轻松的用线和富丽堂皇的色彩均对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影响深远。清代画家石涛曾说过“笔墨当随时代”,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文化决定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在当下语境中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向。本文共三部分,分别为前言、正文和结语。第一部分为前言,本文以工笔人物画里的女性形象作为出发点,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语境中的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与艺术表现。第二部分为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叙述在儒家思想和统治阶级的提倡下,唐代工笔
-
女性导演影视创作特色研究
-
作者:
周自娜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视角
镜头语言
-
描述:
西方早期的妇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引起一大批要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获得与男性同样社会地位女性的强烈响应,高举着女权主义的大旗,建立起了有一定理论体系的女权主义理论,指导着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各种活动,这其中也包括影视艺术的创作,但这场在西方社会持续很久的男性与女性权力之争的浪潮似乎并没有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影视艺术,虽然自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女导演的队伍渐次以各种美丽的身影登上影视历史舞台,但是在她们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她们并没有为之贴以“女权”的标签,可能我们只能将其归类于女性题材,对于没有发
-
最是那一抹“姹紫嫣红”
-
作者:
王媛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形象
电视剧
海岩
-
描述:
海岩电视剧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而最令人推崇的则是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一是,形成了仪态万千的“岩女郎”。首先,塑造的青年女性形象性格迥异,众多精彩纷呈的经典女性个性鲜明,性格独特。只要有一份独特个性,就有有一种独有姿态。女主角始终给人以淡雅的享受,让岩剧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存在,让我们的视听世界因她们而精彩。第二,对女性心路历程的挖掘深刻而独到。以新颖的女性叙事视角使女性的心路历程得到了更深层次的透视,女性意识的悲剧性也得到了强调和深化。第三,后现代女性主义对海岩塑造不同女性形象影响颇深。在
-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女性观
-
作者:
李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厌女症
女性观
斯特林堡
女性形象
-
描述:
作为一名杰出的剧作家、小说家和自传作者,斯特林堡的创作灵活多变,其创作艺术技巧上的先锋性与现代性,使其在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堪称瑞典现代文学之父。引起注目和争论的是斯特林堡对女性的态度。其不断变化的女性观和其创作思想发展同步。透过其不断发展的女性观,可以看出斯特林堡的创作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在同时代的作家中都处于领先地位。斯特林堡女性观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童年的经历、家庭环境的压抑及对母爱的渴望造成了幼年斯特林堡的双重人格,自负与自卑,谦虚与虚荣。这种双重人格决定了他对女人的矛盾心态和生
-
论丁玲笔下的男性世界
-
作者:
苏桂艳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观
丁玲
叛女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涉足丁玲的创作,你会发现以塑造叛女形象见长并以此蜚声文坛的丁玲,对男性问题的思考一直没有间断.她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是以其当时的男性观作后盾的.笔者对其作品的研究范围从她初登文坛截止到创作《太阳照到桑干河上》为止.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莎菲时期(1927年-1929年)、左联时期与南京时期(1929年-1936年)和延安时期(1936年-19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