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99 条
-
浅析李昂《杀夫》中的女性悲惨世界
-
作者:
樊朝阳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描写
杀夫
女性形象
-
描述:
李昂的《杀夫》被认为是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之一,针对文中涉及的饥饿、性、暴力等因素,读者总是能够找到不同的解读视角。《杀夫》很好地展现了在父系制度下男权暴力对于女性的迫害,着重通过对性的描写来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巧妙地通过林市的"杀夫"将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悲惨命运都跃然于纸上。
-
范尼与白流苏
-
作者:
王宁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流苏
范尼
女性形象
-
描述:
简·奥斯汀描写18世界英国乡绅阶级有闲有钱的家庭,一个小镇的三四户人家嫁女儿的悲欢离合就撑起了她所有故事的血肉。在20世纪的中国,同样也有一位女性作家在她的短篇小说里写尽中国女人悲欢婚嫁梦。东西方两位女作家奥斯汀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表现出诸多的共同点。
-
《红楼梦》对白先勇小说的影响
-
作者:
苗点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无常
《红楼梦》
女性形象
-
描述:
《红楼梦》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作家,白先勇也是其中一位,也许正是因为跟曹雪芹相似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而这些在他的小说中也都有所体现,就像《台北人》中的主人公们都在人生的道路上沉浮,经历着人生无常,感受着世态炎凉。
-
浅析成语中对女性的借代及其文化内涵
-
作者:
杨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语
文化
女性形象
借代
-
描述:
借代是成语中描绘女性形象的重要的修辞手法之一.能用一种事物有效地代指女性,与中国文化本身和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审美意识有一定的关系.
-
莽原上的血泪悲歌:《白鹿原》中鹿冷氏形象分析
-
作者:
海宁
逯明宇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鹿原》
鹿冷氏
悲剧根源
女性形象
-
描述:
小说《白鹿原》中女性的命运是悲惨的。鹿冷氏作为一名弃妇,在屈辱境地中,对封建宗法制度进行了畸形的抗争,其最终结果是被男权社会以更残酷的方式进行了践踏和惩罚。文章从分析鹿冷氏的命运悲剧性入手,揭示了造成女性不公命运的根源依然是以封建礼教为标准的男权社会。
-
《一千零一夜》与其改编电影叙事比较:论电影中女性意识的不自觉提升
-
作者:
林媛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主题
叙事
女性形象
-
描述:
<阿拉丁神灯>是对阿拉伯著名民间文学<一千零一夜>的改编,选取原著庞大叙事结构中的五个小故事,以电影叙事特有的方式将其重组,完全再现原著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况且时间的跨度在影片中带来的现代意识痕迹无法抹去.因而电影<阿拉丁神灯>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意识必有不同于原著文本中的表现.
-
解析川端康成矛盾的女性观
-
作者:
谢卫平
欧阳雅芬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儿根性
女性观
女性形象
川端康成
-
描述:
川端康成在其一生的创作生涯中,从未放弃过对女性美的追求,尤其偏爱贫苦、美丽、纯洁、善良的女性,但他同时又无法摆脱男权意识的影响。他独特的身世赋予了其笔下女性形象复杂性与多重性。本文试图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解析这些女性人物,疏通其发展脉络,进而捕捉到作家萦绕于怀的女性情结及其矛盾的女性意识。
-
独特的“这一个”
-
作者:
阳林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
梅映雷
《岭南逸史》
女性形象
-
描述:
<岭南选史>中的女性形象标新立异,一直被认为是<岭南逸史>艺术成就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其中的梅映雪形象塑造最见作者笔力.在她身上集聚了貌美痴情的儿女情怀、冲锋陷阵的将军才干、惩恶救善的侠士风范和俏皮可爱的童真童趣.这一形象对后世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起着深远的影响.
-
多样形象与多种关系模式:李锐笔下的女性书写
-
作者:
李晓娟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关系模式
李锐
-
描述:
在李锐的小说中,女性是厚土世界中一个独特的群体,她们是黑暗社会的一点亮光,也是作者心中的一丝希望。然而这一丝希望却是作者带着男性的偏见想象出来的,作品中多种关系模式的设置,体现了作家内心高高在上的男权姿态。
-
试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张爱玲小说的文化内涵
-
作者:
谢冬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文化内涵
市民社会
女性形象
-
描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主体选择造就了上海沦陷区文学独特的景观。张爱玲的小说避开主潮而专注于新旧交替时代的上海市民社会的庸凡人生,以独特的视角在琐碎中挖掘出人性的各个阴暗层面。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更在通俗的视野下显现出特有的市民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