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的西方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徐平   王军   来源: 红河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男性作家   刻板印象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在西方男权文化已成定式,男性作家在这些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以他们自己独特的视角并通过他们的想象和理解塑造了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文章试图从男女两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诠释角度着手,运用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去客观解读西方男作家笔下的女性意识观。
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作者: 韩延兵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红山文化   仰韶文化   女性形象  
描述: 由于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同处于母系民族社会中,女性自身的优势使得女性形象呈现出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的共同性特征,又因为两种文化的经济发展水平、发生地点、地理气候环境以及遗存出土地点的差异性,使得两种文化形态下的女性形象也呈现出符号性与写实性、象征含义方面的差异性。
《黄色糊墙纸》和《觉醒》中女性形象比较分析
作者: 黄明   来源: 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困境   女性形象  
描述: 《黄色糊墙纸》和《觉醒》分别是美国女权主义的先驱吉尔曼和肖邦的小说,她们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末女性的觉醒和反抗,小说中各塑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在两类女性形象的对比中揭示了女性觉醒后所面临的困境。
浅析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李尔王》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祁华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描述: 莎士比亚本文主要分析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李尔王》中的若干女性形象,通过她们的悲剧性结局来阐述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同残酷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浅析电视新闻节目中女性形象的失衡与完善对策
作者: 李晔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节目   失衡   女性形象   电视  
描述: 要想彻底的解放女性自身,塑造公平、正面的女性形象,就必须要重建社会性别意识,构建女性话语空间,消解女性刻板印象,走出男女不平等的传统文化氛围。文章主要对此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作者: 吴金娜   朱旭辉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农村题材   女性形象   电视剧  
描述: 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到现在东北农村剧的兴盛已经走过了近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剧中具有东北农村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成为荧屏上亮丽的风景线。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在不同的时期,女性形象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化特征,具体由开始的"无我"、"知我"到"自我"的人物形象演变过程,并且电视剧中女性形象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而日渐改变。
韩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薛娇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韩国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主要以罗稻香和金东仁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女性卖淫不伦现象的分析找出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浅析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胡燕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角度   《外婆的日用家当》   女性形象  
描述: 《外婆的日用家当》以女性的叙事角度刻画了三位女性人物,反映了当时黑人女性的生活方式,传达了作者保存和发扬黑人传统文化的信念,通过这三个女性形象揭示了黑人女性自我实现的不同方式。
简析新时期以来底层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魏红霞   来源: 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底层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新时期以来,底层文学创作蔚然成风,底层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鲜活生动。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逐一解析了新时期以来底层文学中的三类女性形象,展示了坚守在恬淡静谧的乡土世界中女性的淳朴善良,探究了进城女工在城市中的辛酸遭遇和精神困惑,揭示了昔日辉煌的纺织女工沦为"霓虹灯下的哨兵"所承受的社会阵痛,意在引起社会对于广大底层女性的更多关注和帮助,思索底层女性走出困境的有效路径。
从《让子弹飞》看姜文电影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杨叁平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   《让子弹飞》   女性形象  
描述: 在《让子弹飞》中,姜文在革命背景和充满雄性气息下塑造了若干女性形象:从妓女到革命者又到享乐者的花姐,誓要做官太太的县长夫人,被控制、生死无足轻重的师爷前妻、民妇、丫鬟。影片中的这些女性形象戏份不多,但分量不轻,具有画龙点睛、针砭时弊、点缀视觉层次、烘托刚性信息等作用,显示了不把女性当真正革命者的见解,体现了他塑造女性别具风格的表现形式。
< 1 2 3 ... 13 14 15 ... 85 86 8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