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华语女性电影的文化内涵
作者: 周轩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文化内涵   女性主义  
描述: 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电影最早出现在华语影坛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以后特别是2000年以来华语女性电影的艺术风格日益成熟,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瞩目。电影作为融合了众多艺术形式的综合性现代艺术必然承载了诸多文化内涵,华语女性电影亦然也是如此,一方面它深受华夏文明悠远历史文明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也受到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想潮流的冲击,大胆的表达女性的欲望并努力探索女性生存的崭新道路。在女性电影焕发出别样的风采的同时,可以看到,它的魅力是由丰富的文化土壤而勃发出的生命力,因而对于女性电影文化内涵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
半江瑟瑟半江红:新时期女性导演电影叙事论
作者: 魏丹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新时期   女性意识   电影叙事  
描述: 本文以新时期女性导演的电影叙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影叙事学与文学阐释学相结合、整体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来对这一电影叙事作出总体把握和具体分析。 围绕新时期女导演的电影叙事,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阐释——主体镜像、女性镜像、多棱镜像和音画镜像。首先,将新时期女导演置于社会、文化与时代的宽阔语境下,对其生成与构成、基本特征与表现加以考察,指出其作为个体的女导演、作为群体的女导演、作为主体的女导演的生成过程,女性主体意识的压抑、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女性主体意识的张扬的阶段性特征;其次,将集中阐发新时期女
新中国60年女性导演叙事策略研究
作者: 李文英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叙事策略   新中国成立  
描述: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但直至1949年女编导仅仅是凤毛麟角。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出现了一代代女性导演,尤其是80年代后,一批女性导演如黑马杀出重围,异军突起,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女性导演阵容。60年来,中国的女性导演以一部部银幕经典的小窗口见证了时代变迁演化和老百姓喜怒哀乐的社会大背景,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本文致力于探究1949-2009年这六十年中国女性导演的叙事策略,运用西方叙事学理论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结合女性导演的电影文本,从性别与叙事、叙述视角、女性意识、女性形象、叙事时间/空间等方面深入,
失落与寻回——由简·坎皮恩现象看女性导演的被误读
作者: 童姝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简·坎皮恩   新西兰电影   误读  
描述: 电影作为表现和反映世界的一种艺术样式,在百余年的历史中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但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不仅单调,更处于被歧视和从属的地位,女人不是天使,就是妖女,始终处于一个被动的、被“观看”的位置,满足着男性的各种视觉与心理欲望。当以简·坎皮恩为代表的女性导演们开始将自我的意志表现在银幕上时,女性的形象、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改写,但是这些电影却并不能顺利地被观众们所接受。 论文从展示简·坎皮恩导演和其作品目前所面临的误读现象入手,探究其内外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重塑、对男性形
论女性电影形象中的自我与性别意识表达
作者: 尚文思琦   雷雷   王博涵   来源: 南风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贞女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导演进入男权话语体系下的电影市场,使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开始区别于男权制度下符号化的象征,从而具有真正的自我意识和性别意识。文章从当代优秀女导演许鞍华、李少红、李玉、宁瀛的经典影视作品入手,重新定义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荡女(荡妇)"、"贞女"、"圣女"的分类并依照此分类来归纳上述导演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所具备的特征,探索女性电影中角色设置所体现的女性精神性别与自我意识的表达。
我国新生代女性导演女性意识诉求与电影风格
作者: 杨洋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女性意识   新生代   电影风格   女性形象  
描述: 近几年,女性导演在电影界的表现可谓可圈可点,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她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女性作为创作的题材,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在一个又一个细腻的镜头下描绘出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女性形象。女性的主导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并且渗透在她们电影里。本文主要探讨的对象是我国新时期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催生出来一批时尚型的青年女性导演和她们的电影风格,在本文中称之为——新生代;主要以李玉、马俪文、徐静蕾这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其作品中新时期女性意识的诉求以及电影的异同,还有在商业化的推动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电影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郑磊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在本论文中,“女性电影”指的是由女性导演执导的以关注女性的生存环境或表现女性的自我意识为题材的具有一定女性主义色彩的电影作品。在中国百年电影史上,女性导演创作的电影文本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她们采取的独特的性别视角,赋予了镜头下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丰富的内涵,她们虽未标榜为女性“立言”,却处处表现出摆脱传统父权制话语的束缚、建构女性独立意识的欲望。正因为此,本论文选取20世纪90年代至今近二十年间的女性电影文本,力图从多个层面对其所蕴含的女性意识与女性话语进行解读。论文“绪论”部分,主要界定研究的对象,介绍
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导演在女性视角下的创作特征
作者: 李杨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   女性角   女性主义  
描述: 随着女性意识的发展,中国导演群体出现了主体转型:从男性独掌大权到女性顶起半壁江山。女性导演的电影作品呈现出了独特的态度和风格,因此研究女性导演在女性视角下的创作特征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第一代女性导演创造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导演的塑造如出一辙,脸谱化、无性别,多集中于“地母”和“花木兰”这两种形象。而8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导演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将女性意识贯穿到电影作品中。她们通过电影追求两性平等的话语权,转变大众在父权社会影响下单一的男权思维模式。8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导演选择亲情
近十年中国女性电影的女性意识研究 (2004-2014)
作者: 邓珊珊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男性导演   女性意识   商业化  
描述: 以“女性”为主题的电影是近十年电影创作者们比较偏爱的电影题材。女性电影发展至2004年以后,“女性电影”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新时期(1979年以后)初期以“女性”为题材的电影”,不管是女性创作者也好,或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均是去“性别化”“政治化”倾向明显的,但是关于“女性”的电影文本发展至2004年以后,已经有了成熟的叙事模式和常用的镜头化语言。在这时期,男性创作者或是女性创作者对于“女性意识”都有了不同的表达。男性导演镜头下的“女性”逃脱不了被观看的位置,是男性视角下的“情色奇观”。虽然男性导演有意的
1990年代以来台湾女性电影导演影像创作研究
作者: 刘晓娟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叙事主题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台湾电影  
描述: 台湾女性电影导演在电影工业中扮演着十分独特的角色。她们的影像创作虽然力量有限,但由于其不同于男性导演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经验,使得她们的影像作品往往带有别样的视角和表达方式。特别是自1990年代以来,台湾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女性导演,开始进入真正的女性影像创作阶段。 本文将1990年代以来台湾主要有代表性的女性导演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主要是因为她们不仅代表着不同的年龄层次、有着各异的创作风格,更重要的是,她们在创作中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择女性议题,以女性为主角,以丰富多样的主题来表现女性的生命体验和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