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地位】搜索到相关结果 12 条
-
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黑塞作品《悉达多》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相尹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度教
女性主义视角
女性地位
女性形象
-
描述:
赫尔曼黑塞是一个以东方文化为特色的作家,其标志在于他将东方文化成功地融进到了他所创作的德意志文学。《悉达多》(也译作《流浪者之歌》)把东西方的世界观、宗教观融化在体验中,以独特的方法追究人生的终极疑惑。把作者与世界的感情表达的十分透彻,可以说是黑塞所有作品中的代表作。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该小说,从作者对Kamala的命名、世人眼中的Kamala形象、现实的宗教压迫及作者的女性观,四个方面分析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
-
浅谈余华小说中的女性地位
-
作者:
贾佳
来源:
新西部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余华
余华小说
女性地位
女性权势
-
描述:
文章分析了我国著名作家余华女性观的成因,探究女权意识和文学作品的微妙联系。阐述了余华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性格特征,大多是十分典型的在苦难的轮回里以她们柔弱的肩膀承载着生存之重的女性形象,苦难隐忍,温顺善良;也鞭笞了少数自私恶俗的女性形象。解析了女性形象在作品中的作用和其独有的特征,即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都不可避免的以各种方式成了男性的附庸。
-
从《白鹿原》看中国男权文化的经典
-
作者:
李君玲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白鹿原》
女性地位
中国男权文化
-
描述:
《白鹿原》流露出叙述者一定的性别偏见,本文将从男性意识中的女性地位、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叙述者对性与道德关系的处理三个方面来剖析小说中的男权文化意识。
-
浅谈余华小说中的女性地位
-
作者:
贾佳
来源:
新西部(理论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余华
余华小说
女性地位
女性权势
-
描述:
文章分析了我国著名作家余华女性观的成因,探究女权意识和文学作品的微妙联系。阐述了余华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性格特征,大多是十分典型的在苦难的轮回里以她们柔弱的肩膀承载着生存之重的女性形象,苦难隐忍,温顺善良;也鞭笞了少数自私恶俗的女性形象。解析了女性形象在作品中的作用和其独有的特征,即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都不可避免的以各种方式成了男性的附庸。余华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却有了初步的女权意识,并尝试通过自己的小说向男权至上的文坛发起最有力的挑战。
-
从何仙姑形象看当时女性地位
-
作者:
张亚男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变化
女性地位
何仙姑
-
描述:
何仙姑是八仙故事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形象,从八仙故事出现到《东游记》,她的形象发生过很大的变化。中国女性通常社会地位较低,她们受到各种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何仙姑的形象正是中国女性形象的代表,从她形象的演变可以看出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
从女性主义视域解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作者:
刘琳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意图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地位
-
描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位来自维也纳的陌生女人用其短暂的一生苦恋作家R先生的故事,塑造了一位为爱甘愿奉献自己、牺牲自己的女性形象。试图以女性主体意识为理论基础,来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做一个新的解读,不难看出,在这部作品中茨威格选择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表达一位男性作家对女性的同情、怜悯之情。
-
农业女性化研究文献回顾与评析
-
作者:
王付春
黄鹂
范聪聪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留守妇女
农业女性化
农业发展
女性地位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出现的农业女性化现象,引起了学术界尤其是社会学、女性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普遍关注。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来探讨农业女性化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获得了一系列较为丰富的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较为详尽的逻辑梳理,并对其主要观点及存在问题予以评述,无疑有助于农业女性化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
“前四史”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蒋英姿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前四史”
女性地位
女性形象
人物刻画
-
描述: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除了记有帝王将相、方士谋士、商贾游侠等男性外,还载有大量的女性,她们有的单独立纪、传,更多的则是散见于其他诸篇。这些女性虽是史家们如实记载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史家们着意刻画的对象。“前四史”中的女性不仅数量不少,个性颇异,而且还横跨了先秦汉晋这样一大时段。本文以“前四史”为蓝本,以女性主义为视角,横向研究女性形象及其艺术塑造,纵向分析先秦至汉晋时期的女性地位、女性心理的演变,力图还原“前四史”中的女性人物及先秦至汉晋时期女性地位的真实面貌。本文绪论部分先
-
《东周列国志》女性现象研究
-
作者:
张梓涵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史传文学
《东周列国志》
女性地位
女性形象
-
描述:
晚明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在余邵鱼的《列国志传》的基础上改编为108回的《新列国志》,清乾隆年间蔡元放在冯梦龙的《新列国志》的基础上稍加修订,并增加了序、读法、评语和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是一部除《三国演义》之外较有影响力的通俗历史演义小说。作品叙事起于周宣王,讫于秦始皇,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及外交活动。与其他历史题材的小说一样,作品中的男性占主体地位,但与此同时,作品中也塑造了多达一百五十余位女性形象。本文以冯梦龙编著,蔡元放评点的《东周列国志》为研究对象,通过认真研读《东周列国志》文
-
浅析佩罗童话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
作者:
刘璐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童话
社会矛盾
女性地位
夏尔?佩罗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从十七世纪著名作家夏尔·佩罗(1628—1703)的童话作品着手,分析其中女性角色的人物形象以及所影射的社会意义,进而解读17世纪法国社会的女性地位认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