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写作】搜索到相关结果 485 条
-
抛弃与寻找: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
-
作者:
向叶平
来源:
池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抛弃
寻找
女性写作
-
描述:
九十年代,中国有了真正的女性写作。九十年代的多数女作家开始在女性的天地里建构着女性文学谱系,她们的建构最终导致了男性在她们作品中的严重缺席——被拒绝或者被抛弃。在对男性世界抛弃的同时,女性作家也一直在寻找和建立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世界,在不断对父权神话进行解构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寻找母亲,企图构建一个温情的女性联盟。事实上,要使人类在未来世纪创造出更美丽的家园,只有抛弃任何不合理的一方压倒另一方的观念,男女两性携手共进才是最好的选择——不是男性联盟,也不是女性联盟,而是男女两性联盟。
-
九十年代女性写作视点分析
-
作者:
邵巧治
来源: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视点
女性写作
-
描述:
在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中,尽管写作态势总体趋于一致的原则,但以陈染式的写作为最决绝、叛逆,引发的争议也最多。本文将其作为一个视点从女性写作的本意、躯体写作的本质及时代文化境遇剖析此种写作选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又从躯体写作带来的双重意义:生命体认,话语建立。肯定她们以特殊的观察点、书写方式在女性文学史上作出的贡献。从而为她们正名。
-
论当代女性写作主体意识的突起与转变
-
作者:
李大敏
来源: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意识
女性写作
性别语言
书写自我
-
描述:
作为当代中国文学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各种政治运动后,于八十、九十年代趋向繁荣。究其因是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女性获得了一份"自我言说"的表达权利。女性开始用性别话语对男性社会和传统文化作深刻的透视与拷问,对女性生存状态作真实的观照与书写。
-
比较丁玲与林白的小说创作
-
作者:
李宝览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丁玲
亚洲女性写作特点
林白
女性写作
-
描述: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写作,丁玲与林白无疑是具有鲜明女性主义色彩的作家。本文通过对丁玲与林白作品的比较,来考察她们的创作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特征和女性写作轨迹的变迁,浅析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表现以及女性写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勾勒出中国现代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与风貌。本文由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第一章分析了丁玲与林白的“女性”视角和她们的女性意识。第二章是考察两个作家的“女性意识”和“她”与社会之间的冲突、矛盾,特别是把丁玲的女性形象分为“女性”和“妇女”来解读她的作品。最后一章是用两部韩国女性小说做比较,试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
作者:
张放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中心批判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本文拟对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进行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梳理,对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研究成果做出客观评价。对90年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主要成果做如下研究:其一,通过考察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资源,梳理90年代女性批评译介概括;挖掘及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本土思想资源,探求构建本土理论框架的理论依据。其二,对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解构男性中心文化的批评实绩,重点梳理研究重读文学史取得的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即女性形象批评的研究成果。其三,对90年代女性写作批评实绩,主要梳理研究女性写
-
芭拉蒂·穆克尔吉文学创作的自撰式特征
-
作者:
高玮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撰式书写
移民写作
女性写作
芭拉蒂·穆克尔吉
-
描述:
芭拉蒂·穆克尔吉(Bharati Mukherjee,1940-)是当代印度英语文学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也是流散文学与女性文学的代表。她不仅关注移民的生活状态,还积极探索当代女性的解放之路。穆克尔吉创作成就颇丰,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大奖。1988年穆克尔吉凭借短篇小说集《中介人》成为美国第一位获得“全国图书评论界奖”的印裔女作家。穆克尔吉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汲取素材,作品中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做是穆克尔吉本人的成长历程,其创作具有自撰式特征。本文以穆克尔吉的文学创作为基础,通过分析她作品中的移民形象与女性形
-
她者的言说:新世纪底层文学中的女性写作
-
作者:
郝淑艳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世纪
底层文学
女性写作
-
描述:
新世纪以来,以“底层文学”的潮涌为契机,女性写作借聚焦底层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变,系统的梳理和把握这些新特质,对于女性创作的健康发展和女性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着积极的学术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选择对女性作家以底层女性为对象的文本进行研究,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学、叙事学理论,对新世纪底层文学中女性写作的发展变化及思想内蕴进行梳理和探究,并对女性写作由此而达到的深度、存在的限度及独特的叙事方式进行分析。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如下:绪论部分概述女性作家以底层女性为对象的文本的创作情况,并指出目
-
解读《钟形罩》中埃斯特写作的焦虑
-
作者:
张玉玲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钟形罩》
写作的焦虑
希尔维亚·普拉斯
女性写作
-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关于作家身份的焦虑与女性创造力等多重角度分析了希尔维亚·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中女主公埃斯特写作的焦虑这一主题。直以来,评论家多关注埃斯特的自我身份构建上的困惑,但较少涉及埃斯特写作的焦虑。她想成为诗人,但为何不敢大声说出?为什么当她的男友说诗歌是“一粒尘土”的时候,她明明很愤怒却没有直接反驳。她又为何遭到她梦寐以求的写作培训班的拒绝?本文就是从女性写作理论角度来分析该小说,指出埃斯特“疯癫”的真正原因是写作话语遭到压抑所致。她的焦虑是一个有才华的女艺术家对于作家身份的焦虑。埃斯特始终
-
王安忆小说中母亲形象探析
-
作者:
赵霞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忆
支柱性形象
母亲
女性写作
-
描述:
王安忆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丰满而又独特、温婉而又坚韧的母亲形象。命运多舛的经历预示了她们苦难,悲凉的生活境遇不但没有使她们倒下却更让她们积极的寻求进行自我救赎的方法。她们生命的延续也都衍生出了与之相似的、并且不断周而复始的命运轨迹和模式。王安忆通过对母亲及子女命运性格以及她们的抗争的叙述描写,抒发了她自己对亲情的特有的感受和对人生的个人体验。王安忆将她自己的特殊的人生体验和生命经历融入到每一个人物身上,将对“母亲”这个词汇以及实体的特殊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将她的成长和在此过程中生存的困惑诉诸笔端。王安忆笔
-
娜拉的挣扎与回归:苏青写作悖论
-
作者:
李珍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娜拉
女性写作
-
描述:
苏青作为现代著名的女作家,无论是她离婚后为生活而写作艰辛,还是对家庭生活、世俗生活的生动而立体的描写,都对中国式“娜拉”形象进行了丰富而富有特色的诠释,成为和张爱玲并驾齐驱的“双子星座”。本文力图从苏青写作行为和作品特色出发,以中国娜拉形象为切入点,探索苏青写作的意义。第一部分主要从苏青的生活经历、文学创作的过程来分析。在上海沦陷时期,苏青等人作者个人的生活体验为创作基础,作品中渗透着女性对平凡岁月日常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苏青敢于走进世人面前,以大胆的书写自我经历,将生活的困境细致而立体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她
<
1
2
3
...
10
11
12
...
47
48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