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遮蔽下的民间文化存在
作者: 周航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改造   基点   《创业史》   文化存在   主流意识形态   遮蔽   民间   女性人物  
描述: 一作为革命时期的文学经典,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的价值似早有定论。柳青本人在谈到《创业史》创作初衷时,说是想通过1953年前后西北终南山麓一个名叫下堡乡的小村庄的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故事,来弄清楚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
元明戏曲作品对明清女性情感的影响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大江周刊(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感   元明   性别色彩   元杂剧   戏曲作品   明清时期   描写对象   女性人物  
描述: 王国维说:“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1]而女性在戏曲作品中大放异彩、占据重要地位亦是始自元杂剧。“元杂剧或旦或末一人主唱的体制,使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了明显的性别色彩,女性人物成为
从《戏牡丹》体味女性之美
作者: 郑玉兰   来源: 黄梅戏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阴柔之美   牡丹   传统剧目   体味   女性之美   皖江流域   女性人物   黄梅戏  
描述: 我在舞台上饰演的角色多数是一些独具魅力的女性,每一个角色都是我十分中意的。在不短的演员生涯中,我渐渐发现。那些让人们难以忘怀的经典黄梅戏剧目,不管是折子戏或是大戏,不管是传统剧目亦或是移植戏曲,都带有一股浓郁的女性阴柔之美。从黄梅戏的剧目上来看。以女性人物为故事轴心发展剧情的剧本不在少数,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旦角们在台上大放异彩。这是因为我们所热爱的黄梅戏诞生于皖江流域,是由吴楚之地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基质造就而成的。比如我经常会扮演的一些旦角角色,虽然人物的身份、所处环境、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却在每个人的性格特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小说《喧哗与骚动》的解读
作者: 韩彩虹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喧哗与骚动   女性主义视角   凯蒂   威廉·福克纳   家庭   人物形象   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   女性人物  
描述: 一、小说《喧哗与骚动》简介《喧哗与骚动》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福克纳是一位在文学界非常闻名的并且享有一定地位的作家,曾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喧哗与骚动》发表于1929年,是威廉·福克纳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稚气的色空 成熟的妙常
作者: 韩冬青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戏曲学院   成熟   《思凡》     花旦   演员   表演   女性人物  
描述: 《孽海记·思凡》中的赵色空与《玉簪记·琴挑》中的陈妙常,传统上同由闺门旦行当应工(当然《思凡》也有由花旦应工的演法),在扮相上也相差无几,如果演员不具备一定的表演素质和表演功力,演来会使两个角色有
庄之蝶论
作者: 杨光祖   来源: 飞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女性描写   周作人   作家   贾平凹   女性写作   白鹿原   小说   中国知识分子   女性人物  
描述: 本来是想写《废都》里的女人,可写了5000字的初稿,发现根本无法完篇。这时才发现《废都》里的女人们原就无话可说,因为她们都不是活生生的人,只是作家笔下的符号而已,是庄之蝶的性工具而已,庄之蝶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完全没有自己的生命。庄之蝶不仅是贾平凹的白日梦,整部《废
黎紫书论:男女爱欲、父爱匮乏及细碎多变
作者: 许文荣   来源: 东吴学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微型小说   小说创作   黎紫书   长篇小说   弗洛伊德   无意识   男人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爱欲  
描述: 黎紫书以热带的忧郁笔触、怀旧的沧桑、对人性暗角的挖掘、精致细腻的笔功在华文文坛崛起。以她并不太丰盈的创作量,与她在马华文坛很高的知名度比对,甚至有论者如黄锦树称之为"奇迹"。①她至今只出版一部长篇小说《告别的年代》(二〇一〇)以及三部短篇小说集《天国之门》(一九九九)、《山瘟》(二〇〇一)及《野菩萨》(二〇一〇)。此外,还有几部"锻炼自己、洗脱匠气"②的微型小说集与散文集。无论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华文文学界,她若没有真正的实力,难有一席之地,更甭说成名了。
简·爱独立人格的女性魅力
作者: 赵宁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严   平等自由   独立人格   夏洛蒂·勃朗特   鲜明个性   罗切斯特   简·爱   爱情   读者   女性人物  
描述: 英国著名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因其敢爱敢恨、独立自强的鲜明个性一直深受中外读者的喜爱,她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不懈追求也使这个角色本身散发着难以抗拒的恒久魅力。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细细品味这个堪称经典的女性人物,仍然可
京剧大青衣杨至芳
作者: 罗维扬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衣   京剧表演艺术家   中年妇女   行当   传统剧目   扮演   刀马旦   女性人物  
描述: 京剧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中又有细密的分支。扮演女性人物的称为“旦”,细分为正旦、花旦、贴旦、彩旦、刀马旦、武旦、老旦等。正旦,又叫青衣,因传统剧目中所扮人物大都穿青色或黑色衣裙而得名。青衣大都扮演青年或中年妇女,表演上着重唱功。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至芳,以演青衣闻名菊坛,以唱功倾倒观众。
素手丹青:艺术的兰花指
作者: 游金   来源: 现代青年(细节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丹青   兰花指   女性创作   画面   艺术创作   作品   男性   女性人物   世界  
描述: 当我们提到“人”的概念时,也许包含了男人和女人的总和,我们提到男人时,也用“人”的概念,我们会说“那个人”。但当我们提到女人时,却很少用“人”这个概念,非要强调其性别,“那个女人”,我们总是这样说。 这么说,女人在指称的范围上已经有别于男人,这当然是一种无意识的被男人和女人都习以为常的不平等。事实上,女人还是柔弱、细腻、温情、肤浅、被动,以及局限、狭隘、感性的代称。
< 1 2 3 ... 57 58 59 ... 73 74 7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