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丹尼尔·德隆达》中女性人物的双重象征
作者: 黄如敏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乔治·艾略特   《丹尼尔·德隆达》   女性人物  
描述: 《丹尼尔·德隆达》是乔治.艾略特的最后一部小说,其以格温多琳为代表的女性人物的成功塑造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称赞。艾略特通过真实的描述,阐述了初步具有女性意识的现代女性在主观精神世界里是如何经过痛苦的自我解剖,逐步完成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从女性主义与心理学两个角度,对小说中主要女性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群体双重象征意义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得出她们在女性自我身份和完整人格方面的追寻至今仍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从而解释了《丹尼尔》为何具有跨越时代的生命力。
论施光南歌剧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刻画
作者: 熊芬芬   来源: 黄河之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光南   歌剧   性格   女性人物  
描述: "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一生创作了成百首饱含深情、脍炙人口的佳作,在歌剧《伤逝》和《屈原》中,成功塑造了"子君"和"婵娟"两位女性人物。在对女性人物的性格刻画方面,施光南针对不同的女性人物性格基调给予了不同的性格发展脉络,并在性格呈示、发展的过程中遵循对比统一的创作原则,在刻画女性人物性格方面独树一帜。
论《额尔古纳河的右岸》中女性人物的悲剧性
作者: 向林   来源: 大众文艺(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叔本华   悲剧性   《额尔古纳河的右岸》   女性人物  
描述: 《额尔古纳河的右岸》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悲情意蕴,本文试图探析作品中女性人物的悲剧性,由此窥探作家的写作风格。作品中隐隐显露的无法排解的悲剧感正反映出作者的悲剧意识,从中解析出了一个骨子里透着悲伤、绝望的作家。
《纯真年代》和《红楼梦》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对比
作者: 张蕾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性命运   性格   思想   女性人物  
描述: 《纯真年代》与《红楼梦》这两部作品虽然是由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家创作而成,但两部作品中都设置了性格和思想截然不同的两位女性,她们的性格和思想又决定了其感情处理方式并最终影响其人生命运.本文将结合男权时代赋予女性的社会规范及道德要求,对她们的性格、思想本质及悲惨结局进行分析对比,力图揭示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悲剧性命运
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榆树下的欲望》中女性人物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刘洋   来源: 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觉醒   女性人物  
描述: 《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的早期名剧之一,讲述的是一个因为争夺田庄而引发的家庭悲剧。此剧体现了剧作家本人的女性观。从剧中对凯勃特的第一任妻子的轻描淡写到对爱碧的着重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她们心中的女性自我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不断觉醒的过程。
尊崇与反叛:乔治·艾略特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叙事模式解读
作者: 翟永丽   来源: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模式   范式   女性人物  
描述: 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对乔治.艾略特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进行解读,通常认为,乔治.艾略特小说中的大多数女性遵循相似的命运模式。然而这些相似的命运模式中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异:那些在本质上遵循传统女性美德的女性往往以貌似幸福的婚姻收场,而那些更多地偏离维多利亚价值观的女性则几乎毫无例外地悲惨地死去。乔治.艾略特挪用了英语文学中传统的荡妇和天使范式,这种挪用并非对范式简单的重复。小说家在尊崇传统范式的同时,彰显了其对传统女性观念的反叛和讽刺。
《荆棘鸟》中三代女性的爱情观
作者: 张康静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观   荆棘鸟   女性人物  
描述: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性作家麦卡洛的一部著名世家小说.其中克里利家族诸多女性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以一个积极的角度来对克里利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情观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所有美好的爱情都是通过深痛巨创换来的.在澳洲早期移民时代,女性的爱情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不会受到其不可避免的爱情悲剧影响.
现代女性文本中各异其旨的两种女性神化现象探讨
作者: 周霜红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女性文本   神化   女性人物  
描述: "五四"以来的现代女性作家们以性别群体的代言人身份倾诉与言说她们的故事,表达对世界人生的感受,向世人展示了传统与现代交替中的中国女性复杂迂回的心理现实,并以独特的性别立场和审美意识在她们的文本中创造了各异其旨的两种女性神化形象。
《欲望三部曲》的主题研究—女性人物视角
作者: 张莹   来源: 外交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欲望三部曲》   主题   女性人物  
描述: 本文首选回顾了以往对德莱塞及其作品的研究,总结了已有的关于德莱塞及其作品的研究大体上不外乎分为三类:人物分析、风格描述、主题挖掘。本文采用传统的传记及历史分析并结合作品文本分析的方法,旨在从女性人物视角对《欲望三部曲》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换言之,对《欲望三部曲》中的主题挖掘离不开对其中女性角色的精深研读。纵观这部三部曲中的《金融家》与《巨人》,女性对于金钱与权力的贪婪,柯帕乌对女性的追求显示女性既是消费的主体也是被消费的客体,这一切都指向了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主题,而《斯多葛》中对女性人物的描写又指向了寻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品特三部戏剧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作者: 裴绍燕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哈罗德·品特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本文通过对人物的话语分析,呈现哈罗德·品特戏剧中女性人物从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的演变。在品特的戏剧中男性人物总是试图通过话语来支配女性人物以巩固她们在父权社会中的主宰地位,与此同时,从最初的被动接受,觉醒到最后的积极抵抗,女性人物利用话语作为武器来获得女性的独立和权利。然而品特又是是一位身处女权运动蓬勃发展时期的却带有父权思想的男性作家,这就导致了品特笔下女性人物的复杂性,使得他的女性人物同时具有消极积极两个方面的特性。本文选取了品特剧作《房间》、《归家》和《山地语言》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女性主义为研究理论,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