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体】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论现代女性文学性别体认和自塑
-
作者:
徐芳芳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性别体认
书写自我
-
描述:
现代女性承受着来自男权社会的压迫,面对着女性历史失语和现实社会地位低下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性别体认和书写就注定是一条艰难之途。本文试通过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及女性形象的分析来揭示现代女性是如何在自我书写中建构女性主体的,并进一步揭示这种建构的意义和局限。
-
女性主体的渐次生成——论严歌苓本土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赵景芝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体
本土题材
女性形象
严歌苓
-
描述:
严歌苓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她1957年生于上海,童年随父亲在安徽文联大院度过,13岁参加部队文工团,跟随部队走遍了四川、西藏,同时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1980年严歌苓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心弦》,1983年从文工团调到铁道兵政治部创作组任创作员。这期间,她创作了大量的电影文学剧本和小说,开始在文坛崛起。1989年严歌苓因《雌性的草地》应邀赴美参加“20世纪战争文学研讨会”,并于1990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写作硕士学位。之后,与美国外交官劳伦斯结婚,2004年随丈夫迁居非洲,近年不断回国。这种丰富的人生经
-
张爱玲对女性主体的凝视
-
作者:
邓媛媛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张爱玲
“神话”
“弃妇”
“怨女”
-
描述:
张爱玲对女性的书写是独特的,通过对她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作为一种"第二性"的存在的真实生存状态。在一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的存在固然有值得同情与怜悯之处,而张爱玲却用一双犀利的眼看到她们身上所存在的源自女性自身的内在悲剧。张爱玲清醒地看到女人在这个社会中的地位,写出了女人的焦灼与无奈,扭曲与沉沦。
-
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一个历史轮廓
-
作者:
贺桂梅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父权制
女性文学批评
新启蒙
性别差异
个人化写作
女性主义
-
描述:
论文尝试对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历史脉络,勾勒出一个整体性的简单轮廓;并力图把关于当前女性文学批评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落实为对具体历史问题的分析.论文首先讨论了80年代中期女性文学范畴的提出,及其历史内涵的界定与新启蒙思潮的关联;进而分析80年代后期对西方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接受视野,以及这一理论资源的引入对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产生的影响;继而对90年代的女性文学热潮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这一热潮中出现的重要现象个人化写作,展开了讨论.这一历史清理工作关注的核心,乃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体的重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