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对《远离尘嚣》的女性主义解读及其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作者: 许小婵   李天宇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启示   经济独立   女性主义  
描述: 《远离尘嚣》中的主人公芭丝谢芭就是当时社会新女性形象的代表.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远离尘嚣》进行剖析和解读,说明芭丝谢芭虽然生活在男权统治的时代,却是一个个性鲜明,勇于追求独立自主,有强烈女性意识的前卫女性.其对女性意识的完美诠释对当代女性在现代社会中追求男女平等及权利自由也有相当大的启示.
女性主义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
作者: 张翼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努力与挣扎,已成为现代文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研究潮流。谈到女性主义,不得不联想到众多相关文学作品,如《简·爱》、《法国中尉的女人》、《傲慢与偏见》等,其中最受人们喜爱的就是
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迪士尼影片《木兰》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王义格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意识   女性意识   迪士尼《木兰》   女性主义  
描述: 》中花木兰的形象纳入女性主义视阈进行分析,进而分析木兰在促成女为悦己者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驰骋沙场、最终荣归故
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的《花园里的独角兽》
作者: 李奕珂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园里的独角兽   詹姆斯·瑟伯   女性主义  
描述: 詹姆斯·瑟伯创作的寓言体的小小说《花园里的独角兽》全文不足千字。通过奇妙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瑟伯以其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将一个平淡却又荒谬的故事讲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该文试图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
女性意识觉醒的鲍西亚
作者: 朱秀芳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人文主义   女性主义   女性  
描述: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一代戏剧巨擘,在他的剧作中刻画的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威尼斯商人》中他刻画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鲍西亚追求自由的个性与爱情观上来展现其觉醒的女性主义意识。
自我的探索与实现:《他们眼望上苍》解读
作者: 顾群   来源: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他们眼望上苍》   女性主义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1891-1960)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是黑人文学中第一部充分展示黑人女子内心中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在女性形象的创造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和分析,指出女主人公珍妮在寻找自我的艰苦探索中,其自我实现和自我理解在与3个男人的不同生活经历中不断成长,同时这种自我意识在极度男权社会中又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批判
作者: 李欣彤   刘虹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报道   歧视   传播   女性主义  
描述: 新闻报道在社会文化体系中并非独立存在,它会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因素制约,由此形成一定的新闻报道框架,来为影响受众。在当今的媒体中,尽管女性报道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有些新闻报道却以其更复杂和更隐蔽的方式有意无意地忽视甚至歧视女性。我们时时可以从传统贤妻良母、现代漂亮花瓶的女性形象中,嗅到陈腐的价值观和性别歧视的气息。
华兹华斯的女性主义情怀
作者: 王学鹏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华兹华斯   女性主义  
描述: 。在这些伟大而又质朴的诗歌中,我们也无不品尝着诗人流露的女性主义情怀。本文通过华兹华斯早期诗篇中的女性形象,从女权主义角度出发,分析诗人作品中反映的女性主义情怀。
论艾利斯·沃克笔下女性形象的嬗变
作者: 李洁平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主义   黑人女性   自我解放   女性主义  
描述: 艾利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黑人女性群体 ,充分显示了她对黑人妇女命运的关注。本文从历史和小说角度对沃克三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的转变进行梳理 ,使其女性人物性格发展的脉络和变化轨迹以及沃克的“妇女主义”创作思想清晰可见 ,并可看出沃克对妇女文学所做出的贡献。
被爱延续的生命:关于电影《时时刻刻》
作者: 孙晓曦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时刻刻   自由   女性主义  
描述: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时时刻刻》讲述了生活在20世纪不同年代的三个女人生活的一天。作为一部探求女性自身价值的作品,《时》塑造出的女性形象固然深入人心,但其中的男性角色却也至关重要。他们确实是故事中与女主人公们发生矛盾冲突的对象,但是他们不该被理解成反面角色。这些男性角色存在的意义并非加在三位女性身上的枷锁,或是男权社会的代言人;相反,他们用爱抚慰女性们寂寞而敏感的灵魂。他们的爱是照进她们生命中的一束光亮,甚至是她们在与死神的较量中拥有的唯一筹码。
< 1 2 3 ... 62 63 64 ... 264 265 26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