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我的少女时代》的女性主义精神分析
作者: 廖艳君陈昕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分析   我的少女时代   女性主义  
描述: 当代电影精神分析学解决的中心问题是观者的精神机制与电影机制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目的是瓦解电影中对于女性创造力的压抑以及银幕上对于女性形象的剥夺,恢复女性作为影视表演者、创造者和欣赏者
女性主义视角下《人民的名义》中的“蜗婚”现象评析
作者: 秦苏芳   来源: 电视指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蜗婚   评析   女性主义  
描述: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为了政治前途而极力维系着跟吴惠芬在外人面前“模范夫妻”的状态,提出了“离婚不离家”;吴惠芬为了荣誉和便利、为了尊严和面子、为了女儿,心甘情愿蜗婚。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学术视角
再议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作者: 张艳   董丽丽   来源: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理论   文学作品   女性主义  
描述: 在十九世纪的女性主义运动中,促进了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女性运动的内容主要是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制度的变革,为女性争夺权力提供了基础,标志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运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传
浅析斯嘉丽在《飘》中的性格分析
作者: 杨本增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飘》   斯嘉丽性格   女性主义  
描述: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1949),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短暂的一生并未留下太多作品,但只一部《飘》足以奠定她在文学史上不动摇的地位。《飘》是玛丽特.米切尔的不朽之作,她历经十年完成这部作品。《飘》一经问世便成了美国小说中最畅销的作品,便打破了当时所有美国出版界的记录。1937年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随后被改编成电影,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时至今日,也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对女主人公斯嘉丽情感的真实写照,塑造了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本文以南北战争为主线对小说女主人公斯嘉丽
“天使”与“恶魔”—浅析《蝴蝶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作者: 刘姗姗   来源: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蝴蝶梦   女性主义   吕蓓卡  
描述: "我"与吕蓓卡,《蝴蝶梦》中两个截然相反的女性形象分别代表着作者思想观念中的两类女性形象,"我"代表传统女性形象,而吕蓓卡则代表着反抗传统的女性形象。解读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需要通过解析《蝴蝶梦》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女性角色。
被遮蔽的与被揭开的——以《丑行或浪漫》为例谈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郭海波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丑行或浪漫》   女性主义   男性视角   女性  
描述: 张炜的作品《丑行或浪漫》从显性的层面是一曲对于刘蜜蜡这个女子所拥有的自由、饱满的生命活力的赞歌,但在隐性的层面却无法从他在描写女性形象时所拥有的男权意识缠绕中破茧而出。同时,作品在关于女性生存状态和家庭、婚姻等问题上又承续着现代作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使作品成为一种关于现实与理想的双重想象。
书写女人的非女权主义者:以《金色笔记》为代表浅析多丽丝·莱辛
作者: 钟瑜宁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非女权主义者   金色笔记   女性主义  
描述: 在《金色笔记》中,莱辛以女性形象为主要展现内容,塑造女性形象,追求妇女的解放,表现出了浓厚的女性主义,但莱辛嘲弄女权主义,崇尚超性别的男女平等,是一个非女权主义者。
“魔鬼”的时代:《夜色温柔》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赵戎婧   来源: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父权文化   女性主义  
描述: 《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的最后一部作品,历时九年才完成,自出版后对它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夜色温柔》中的女主人公经常被人们认为是魔鬼,她们貌似天使,却将男人玩弄于掌心之中,令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可以从女性阅读和女性妇女研究所提供的批评视角来重新解读这部作品,女性从天使变为魔鬼其实是反抗父权统治,追求自身解放的过程,这反映了当时女权运动的兴起和父权文化的衰落。
从《琵琶记》女性悲剧看中国古代女性主义的缺失
作者: 陈文婷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   《琵琶记》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高则诚《琵琶记》是中国特有的“大团圆”式悲剧的一个标志性作品,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物命运悲剧和人伦悲剧,而其中女性形象的命运悲剧是该剧悲剧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可以窥见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女性主义的严重缺失,女性个体生命的非独立性。
《我的野蛮女友》的女性主义解读:以男女主人公为中心
作者: 周律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韩国电影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我的野蛮女友》中"野蛮女友"改变了韩国浪漫喜剧中女性的传统形象,本文以男女主人公为中心,分析他们在电影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人物塑造的方式,结合女性主义的观点,讨论《我的野蛮女友》这部电影的女性主义立场,以及这部电影对于韩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产生的意义。
< 1 2 3 ... 31 32 33 ... 264 265 26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