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莱辛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及《金色笔记》在莱辛创作中的地位研究
作者: 胡方方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特质   女性集体身份   人性   女性主义  
描述: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最有才气的女作家之一。她对女性经历和女性心理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往往使批评家将她误解为一名女性主义作家。莱辛是一名有着广阔视野的作家,一直以19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为榜样,她描写女性
女性:从缺场到在场—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威廉·戈尔丁的《蝇王》和《金字塔》
作者: 许原雪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菲勒斯中心主义   在场   女性主义   缺场  
描述: 威廉·戈尔丁是二战后英国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对人性恶的探讨而著称。这一主题也是历来评论家关注的焦点,却罕有评论家从女性主义角度切入分析戈尔丁的作品。本文主要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并融合
自我之路
作者: 贾月亲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文学文体学   伪男性   女性主义  
描述: 凯瑟琳·安·波特是一位世界范围内知名度很高的美国女作家。事实上,其影响跨越了几乎整个20世纪,并且还有趋势继续影响下个世纪。尽管创作生涯相对其他作家来讲,稍微漫长,波特并非一位多产作家。近五十年的漫长岁月中,她呈现给世人的不过27部小说作品,而其中短篇小说占了绝大多数,长篇小说仅有一篇。然而,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波特的所有作品都属精雕细琢之作。其精心设计的结构,细心刻画的人物和丰富真实的细节,都为读者以及评论家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本人也因此被世人称为文体家。同时,她的作品人物多为女性。通过细腻的笔触,
女性主义视角研究韩国电视剧:以央视热播家庭伦理剧《人鱼小姐》为个案
作者: 陈丽颖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   “乌托邦”式愉悦   符号化   女性主义  
描述: 电视剧的研究,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电视剧,尤其是肥皂剧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通过内容分析法来剖析选取的韩国电视
自我之路:凯瑟琳·安·波特小说《老人》主题和语言风格分析
作者: 贾月亲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文学文体学   伪男性   女性主义  
描述: 凯瑟琳·安·波特是一位世界范围内知名度很高的美国女作家。事实上,其影响跨越了几乎整个20世纪,并且还有趋势继续影响下个世纪。尽管创作生涯相对其他作家来讲,稍微漫长,波特并非一位多产作家。近五十年的漫长岁月中,她呈现给世人的不过27部小说作品,而其中短篇小说占了绝大多数,长篇小说仅有一篇。然而,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波特的所有作品都属精雕细琢之作。其精心设计的结构,细心刻画的人物和丰富真实的细节,都为读者以及评论家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本人也因此被世人称为文体家。同时,她的作品人物多为女性。通过细腻的笔触,
萧伯纳的“新女性”观:《圣女贞德》《华伦夫人的职业》
作者: 吴楠楠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环境   性格   新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萧伯纳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语言诙谐幽默却又能针砭社会现实,蕴意深远,耐人寻味。他支持女性主义,关心底层劳动人民,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萧伯纳一生戏剧作品种类繁多,作品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特征及对中国女性文学批判的影响
作者: 胡凯逖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   欧美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判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大量相关的文学作品和书籍被国人翻译和研究。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理论及其方法论在中国的研究不够系统化而且缺乏深度。与成熟的西方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特征及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的影响
作者: 胡凯逖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   欧美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判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大量相关的文学作品和书籍被国人翻译和研究。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理论及其方法论在中国的研究不够系统化而且缺乏深度。与成熟的西方
国际关系的女性主义观照:权力、冲突与发展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
作者: 胡传荣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现实主义   国际关系   中国   女性主义  
描述: 国际关系学自产生时起,各种视角和方法层出不穷,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第三次争论更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著称。60年代西方妇女运动的爆发促使女性主义学术向该领域渗透。它以独特的视角向主流学说发起挑战
《马利纳》作为女性主义文化、社会批判:巴赫曼作品《马利纳》的一种解读
作者: 潘秋蕾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压迫   语言危机   精神分裂   女性主义   两性战争  
描述: 》始终是女性文学中的典范,书中蕴含了大量关于两性战争、父权压迫、语言危机、女性写作等等隐喻和主题,可以说是女性文学的思想宝库。本论文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将整部作品理解为讲述女主人公人格逐渐被毁灭的“反成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