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音乐教育性别研究的范畴与议题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研究期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女性研究   性别研究   女性主义  
描述: 音乐教育性别研究的范畴与议题探析
后现代视野中的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作者: 刘岩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研究   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思潮全面冲击西方学界,后结构主义哲学话语介入文学批评,女性研究的研究理路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分析后现代主义哲学与女性主义学说之间的契合与冲突,考察后现代视野下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世纪之交呈现的新趋势,并由此观察女性研究学者在后现代语境下面临的新的学理挑战。
国内女权主义研究综述
作者: 陈洋   李艳欣   艾丽丽   戴金玲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相关研究   女性主义   理论研究  
描述: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学者对我国逐渐兴起的女权主义的研究现状,以便更好地了解女权主义的研究现状,提高对女性的认识,并指出国内对女权主义研究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开展对女性的研究。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终点与起点:评《浮出历史地表》
作者: 惠静   来源: 榆林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浮出历史地表》   女性主义  
描述: 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一经发表,便引起广泛的关注,成为当时妇女文学研究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这部以女性主义视角和立场写作的文学史著作,以其新颖的思考方式、深刻的洞见对现代女性写作和八十年代之后的女性研究提出了具有原创性的见解。
女性主义角度解析《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 石鹏   来源: 品牌(理论月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阳照常升起》   解放之路   海明威   女性主义  
描述: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文学流派"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而《太阳照常升起》又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所以历来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中,关于"幻灭"主题的探讨甚多,而对于小说的女性研究颇少。本文从女性主义
运动与学术双向结合-台湾性别研究发展之跨学门比较
作者: 黄淑玲   谢小芩   来源: 女学学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性别研究   女性主义   妇女研究  
描述: 本研究檢視1990年至2007年間,台灣的西方文學/文化研究、社會學及教育學等三學門主流學術期刊的性別研究論文,考察其出版數量、理論觀點、研究方法與研究主題,藉以評估性別研究在這三種學門中的主流化程度。本文提出一個包括兩組因素─學科特質與研究社群的女性主義認同─的分析架構,來解釋性別研究在三種學門不同的主流化程度與女性主義理論的影響力。本研究有兩項主要發現:第一,在此三學門中,性別研究都被視為「女性的」學術領域,處於被邊緣化、區隔化的位置;由此可見,女性主義並未成為此三學門的主流理論典範。第二,三種學門性
文化视角下浅析中西女性主义的差异
作者: 杨鑫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女性主义   传统文化  
描述: 由于中国和西方两种社会在经济条件、社会状况、文化背景方面的不同,使其中西方女性主义在其产生、发展以及特点方面体现出截然不同的差异,本文将从文化和社会背景入手,对比分析中西女性主义在产生条件的差异性、社会状况的差异性、以及所体现出的性别的差异性。
父权制下的女性主义陷阱
作者: 李慕悦   来源: 金山·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陷阱   女性主义   性别平等  
描述: 女性主义从最初被父权制社会打压、排斥到被接受、允许,是女性主义者不懈努力和妇女运动长期斗争的成果,但也有可能是父权制社会对女性主义直接压制无效后采取的隐性压制手段。在父权制社会追求性别平等,本身就是一个陷阱。女性主义的终极目标不应该是性别平等,而应该是打碎父权制。
初探女性主义法学
作者: 单菲菲   来源: 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运动   女性主义法学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法学发端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是妇女运动发展和兴盛在法律领域中的表现,是女性主义与法学相结合的产物.女性主义法学是西方法理学的一个流派,需要注意的是她的产生与发展和批判法学还有
女性文学批评的几个关键问题思考:从“对话与参与”的角度谈起
作者: 吕颖   来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   两性对话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正是由于缺乏与本土男性批评者的对话意识,才导致了对西方女性主义某种程度的认同与盲从。对于女性文学批评而言,如何理解“对话”的含义、如何理解“性别身份”、如何处置西方女性主义与本土女性
< 1 2 3 ... 9 10 11 ... 22 23 2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