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子学校】搜索到相关结果 11 条
-
近代日本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的研究
-
作者:
周萍萍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子学校
近代日本
女教育家
-
描述:
在近代日本教育史上,相当一部分女教育家及她们创办的女子学校的存在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闪光点。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提高了女性自身的知识水平,而且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推动了近代日本社会的发展。教育离不开教育者,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女教育家以及她们创办的学校。近代日本女教育家的教育实践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进程,而她们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了解到映了近代日本的教育体制与理念。因而,对近代日本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的研究,不仅是日本教育研究以及女性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研
-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子学校的创办
-
作者:
王慧青
来源:
中国档案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子学校
女界联合会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妇女运动
妇女解放思想
沈泽民
平民女校
妇女干部
中国共产党
妇女解放理论
-
描述: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子学校的创办
-
对学校办学特色的思考
-
作者:
宋立琴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办学特色
多样化
管理机制
女子学校
办学理念
办学模式
办学体制
培养目标
女学生
学校管理者
-
描述:
学校的培养目标。下面,我结合华夏女子中学的办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1.课程多样化,增加选择性,满足女学生发展的需求 学校依据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修订了《华夏女子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确立
-
五四妇女运动的特点
-
作者:
扈光民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国心
舞台
女子学校
游行示威
郭隆真
妇女运动
主要表现
京都
长城
五四运动
-
描述:
所未有的姿态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大军。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地域上的广泛性。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京都大市到冷
-
南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钟竹筠
-
作者:
王荣生
来源:
当代广西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兴
共产党员
女子学校
先驱
国民党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部
妇女运动
广东省
中国共产党
-
描述:
钟竹筠是广东南路地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是南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钟竹筠原名秀贞,又名祝君,1903年出生于广东遂溪县杨柑区忐忑塘村。1921年秋,得到亲戚的资助,钟竹筠考入北海贞德女子学校。那时,中国共产党已成立,不少马列主义著作和进步书刊相继发行,使她有机会接受了革命
-
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参政运动
-
作者:
周亚平
来源:
历史档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参政
女子学校
领导
参政运动
妇女参政
辛亥革命时期
孙中山
革命活动
南京
向警予
-
描述: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妇女运动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即中国妇女参政运动的首次兴起。探讨一下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参政运动,对于辛亥革命史及中国妇女运动史的研究都颇有裨益。一
-
广东最早的女子学校
-
作者:
何国华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学校
封建社会
广州
广东
书院
梅县
女生
创办
外国人
高等师范学校
-
描述:
我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禁锢人们的意识。广东濒临南海,与外国人接触较早,得开风气之先。早在清同治七年(1876),于广州沙基容安街(今六二三路),由美国长老会教徒那夏理女士创办“真光书院”。这是广东第一间女子学校。
-
成人女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
作者:
武锦莲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研究生
文化水平
女子学校
男女平等
成人
女博士生
妇女运动
受教育状况
女子教育
用工制度改革
-
描述:
旧中国一穷二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落后,妇女更是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42年来,我国女子受教育状况起了巨大变化,目前有8000多万妇女在大、中、小学学习,近年来还培养了一批女研究生、女硕生、女博士生。但是“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思想还经常影响阻碍着妇女的进步。随着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妇女在就业问题上出
-
平民女学简介
-
作者:
翟同泰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学校
妇女解放
中华女界联合会
九二
初级班
国民党元老
王会悟
王一知
徐梅坤
施存统
-
描述:
一九二一年十月间,当时担任中国共产党宣传主任的李达和陈独秀商议,要办一个平民女子学校,以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同时也可安置各地来沪的党员家属(如当时季方就因在江苏南通搞工人运动,被张謇赶了出来,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到上海,食住问题两皆无着,当时类此之事甚多),还可为
-
从格温的《颁奖》看女性的崛起
-
作者:
向兰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教授
女子学校
男女性别
诗歌
女权运动
社会地位
澳大利亚
女性文学
男性
-
描述:
自有文明史以来,男权优势一直左右着历史的发展,女性则受歧视。古代哲人孔子说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1]苏格拉底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