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作家】搜索到相关结果 621 条
-
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
作者:
秦家琪
刘红林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性世界
文化内涵
凌叔华
新女性
女性文学
结构艺术
小说
-
描述:
本文从女性意识、女性视角和女性艺术笔触入手,对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世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文章指出凌作反映了男权社会中不合理、不美满的女性人生,并通过品味艺术形象,剖析了凌笔下“婉顺女性”形象系列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揭示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文章还考察了凌叔华极富个性的结构艺术、文学风格以及表现方法,对其作品所蕴含着的审美价值与审美功能作了认真探讨。
-
悲剧: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上演-评铁凝的中篇小说《麦秸垛》
-
作者:
陈虹
来源:
昭通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性命运
麦秸
女性作家
悲惨命运
女作家
感情体验
悲剧色彩
中篇小说
女性主体意识
伦理观念
-
描述:
在当代文坛上,具有悲剧性命运的女性形象是很多的,特别是在一些女作家笔下,悲剧色彩更为浓厚。而隐藏在悲剧之后的正是作家们对女性命运的沉思,是女性作家在面对人生、社会、家庭及其自我时的伦理观念和内心
-
难忘那一道早春的风景:从中国现代文学看女性写作的生长
-
作者:
肖菡
来源:
昌潍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问题
现代文学史
女作家
妇女解放
女性世界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现代文学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
-
描述:
中国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进入历史话语,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卓越成果。两千多年始终蜷伏于历史地心的缄默女性在这一瞬间被喷出、挤出历史地表,第一次踏上了我们历史那黄色而浑浊的地平线。(1)在中国女性艰难的精神生长历程中,这
-
编者漫谈《蓝袜子丛书》
-
作者:
暂无
来源:
博览群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编者
丛书
女作家
袜子
妇女解放
阿拉伯
女诗人
文学作品集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钱满素(丛书总策划之一)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蓝袜子丛书》是一套大型的外国女性文学作品集。全书共10卷,包括阿拉伯卷《四分之一个丈夫》、德语国家卷《害怕爱情》,东欧卷《我曾在那个世界里》、俄苏卷《莫斯科女人》,法国卷《第二性》,加拿大卷《房中鸟》,拉美南欧卷《温柔的激
-
三个女人一台戏——“华人女作家与出版家座谈会”概述
-
作者:
梦花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委员会
女作家
华人
中国版
出版家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形象
座谈会
深圳大学
常务副主席
-
描述: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五月中旬在深圳大学召开的“华人女作家与出版家座谈会”有三十个女人在一起,你想想,这该是多么热闹的一台戏啊! 这次会议由中国版协妇女读物研究委员会和深圳大学文学院主办
-
形象构成的指向性归属(当代小说创作论)
-
作者:
吴士余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文化意识
军人形象
指向性
女作家
审美思维
创作论
形象构成
当代小说
女性形象
审美意向
-
描述:
多元化的形象构成态势给新时期小说带来了活力和生气。它作为一股文学潮流,将推动着作家审美机制的不断更新。然而,在形象创造呈现多元趋势的同时,也交叉衍生着另一思维趋向:形象构成的指向性归属。 如果说,形象构成的多元态势喻示了作家审美视野的多维性和审美表现的多趋向;那么,形象构成的指向性归属,则反映了作家审美选择的同一性(或相似性)以及对形象构造的定向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作家把零散、朦胧的生活表象和印象趋向系统、清晰的映象和意象,并以一定结构方式外化为形象实体的过程,一般说。形象思维的物化
-
女性文学的现代性衍进
-
作者:
任一崎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意识
男性文学
女作家
现代女性意识
新时代
现代性
文化背景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影响与制约
-
描述:
尽管新时期的每个女作家基于各自独特的经历和文化背景,形成了作品风格以及美学追求的差异。但从总体加以考察,不难发现构成女性文学的同质意识。在新时期女作家的优秀作品中,渗透其间的女性所独有和共有的女性
-
女人的话题
-
作者:
吴双
来源:
当代作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审美定势
女作家
统治地位
赵玫
传统意义
价值系统
审美愉悦
女性形象
男性
-
描述:
赵玫善写女人——这话多余,凡女作家都有此长。我想说的是,赵玫善于把女人写得美丽,且是用她自己的标准去写。从传统意义上看,对女性美的赞誉和欣赏,始终处在父系文化观念统治地位下的价值系统中,女性美的唯一参照对象是男性的审美愉悦程度。直至今日,这种对女性不那么公平的审美定势依然左右着
-
黄雁:写出哈尼人不屈的灵魂
-
作者:
天粒
来源:
民族团结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尼族
女作家
尼人
《致橡树》
出乎意料地
少数民族文学
生活型
文化心理机制
当代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黄雁写出哈尼人不屈的灵魂文\天粒见过哈尼族女作家黄雁之后,有一种抹不去的思绪悄然而至———少年时代反反复复吟诵着的那首《致橡树》,如今再一次萦纡心际。哦,原来她不是缠绕大树的“青藤”,而是与“橡树”并肩而立亲密相处的“木棉”。憨朴的女作家走出了一条...
-
角色转换: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经济自主的追求
-
作者:
刘红林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角色转换
女强人
独立自主
台湾女性主义文学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经济自主
台湾女性文学
女性本质
-
描述:
角色转换: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经济自主的追求
<
1
2
3
...
27
28
29
...
61
62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