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女主角形象
作者: 薛朋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角   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  
描述: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也或多或少的融进了他内心的男权意识。四大悲剧中的女主角是这些女性形象的代表人物,她们或善良温柔、忠贞不渝,或阴险邪恶、生性贪婪。作品没有对女主角的形象进行完整的描述,而使得女性形象过于单一,成为依附于男性形象的附属物。
女权主义的电影实践:《末路狂花》与《钢琴课》比较
作者: 杨潇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钢琴课   女主角   现实主义   电影工业   七十年   影片   后现代主义   女性形象   女权主义运动   斯图尔特  
描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在后现代主义的宏大背景中展开,至今方兴未艾。它深入到了政治、文化的各个领域,探讨着女性的本质与文化构成。女权主义电影理论是女权主义的一个分支,其目的在于瓦解电影工业中对于女性创造力的压制与银幕上对于女性形象的剥夺。上世纪九十年代相继出现的《末路狂花》(Thelma&Louise,1991)与《钢琴课》(The Piano,1993)便是此类影片中的翘楚。美国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与新西兰女导演简·堪皮恩以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描绘了当代社会男性权力机制下女
生存之艰 婚恋之惑:简·爱与白流苏人生之比较及其启示
作者: 陈诚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流苏   女主角   女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   罗切斯特   简·爱   爱情与婚姻   女性形象   倾城之恋  
描述: 《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发表于1847年的成名之作,女主角简·爱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女性形象;《倾城之恋》则是才华横溢的中国女作家张爱玲发表于1843的轰动之作,女主角白流苏成为了中国文学中令人深思的女性形象。这
谈彼得·施塔姆的女性视角写作:以短篇小说《三姐妹山》为例
作者: 敖海燕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姐妹   女性视角   女主角   第一人称   人称视角   描写   写作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描述: 彼得·施塔姆(Peter Stamm)是当代瑞士德语文学作家的代表之一,以其长篇小说《阿格尼斯》《如此一天》等代表作品广为人知,然而他创作的短篇小说同样迷人,在极为短小的篇幅里,彼得·施塔姆更展现出他对小说构思、人物内心剖析以及叙
英味十足的经典新作《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 孟岩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流社会   改编   电影   女主角   安娜·卡列尼娜   怀特   经典   爱情悲剧   俄罗斯   英国  
描述: 片中展示的俄罗斯19世纪上流社会的奢华场面和贵族服饰,激起欧美时装设计师无穷的想象,在时尚界掀起了一阵俄罗斯风。曾有评论认为,西方文学两个最伟大的女性形象,一个是包法利夫人,另一个是安娜·卡列尼娜。巧合的是,两人生活的时代非常接近,也都有着表面似乎幸福,实际并不和谐的婚姻家庭,有对理想爱情的渴望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也都有因爱情幻灭而自杀身亡的悲惨命运。两人的故事都曾多次被搬上银幕,而这部由乔·怀特所率领的全英班底制作的《安娜·卡列.尼娜》则是最新的一部改编之作。片中不仅三位主演都是英国影坛明星.而且编剧、
你看你看美人脸 英国名著中走出的美丽女子
作者: 詹同玲   来源: 东方电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女主角   勃朗特   女子   著作者   福斯特   英国   呼啸山庄   二十世纪   中世纪  
描述: 在英国的文化发展史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文学家,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19世纪初发光发亮的简·奥斯汀、19世纪中叶炙手可热的"勃朗特三姐妹"、二十世纪的小说大师E·M·福斯特,二十世纪末开始名声鹊起的J·K·罗琳等等,这些作家精心创作的一个个故事不仅是文学爱好者的收藏必备,更成为了影视工作者钟爱的文学剧本。虚无缥缈的构想转换成近在眼前的影像,文字间的情节被重新编织成连续的片段,字里行间中塑造出的人物有了既定的形象,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呈现在眼前的可能不如想象中的完美,却多了一份立体,多了
诺拉·艾芙隆 未眠的感动
作者: 紫殁   来源: 东方电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喜剧   电影   事件   女主角   导演   浪漫喜剧   妇女运动   好莱坞   影片   女性  
描述: 她身份有很多,编剧、导演、小说家、专栏作家、记者等等,而当她因白血病引发肺癌的消息传来,人们最感怀的是她的电影留给我们的温情和感动。诺拉·艾芙隆的电影从电影本身出发,艺术成就上不算出众,好莱坞的浪漫爱情喜剧也不是只此一家,但她就是那样的不同,她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口吻和比通常女性站得更高的野心去展开她的电影。她笔下和镜头下的女子的寂寞不是反复描摹出来的,她们强势而柔软,纯净简单有色彩艳丽。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