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多余人】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十二):古今同哭悲情种:关于林黛玉人格状态的文化分析
-
作者:
郑苏淮
来源:
南昌高专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叛逆性
社会人格
多余人
中国文学
情种
典型人物
封建文化
林黛玉
女性形象
人格发展
-
描述: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典型人物。她在贾府中虽然过着千金小姐般的物质生活.但精神上却无比痛苦.因此造成她人格发展的不和谐性。正是自然人格的突出发展和社会人格的萎缩.造成她性格的叛逆性。成熟而又非社会化,是她人格的基本特征。她的性格与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的某些方面相通,但在本质上卫不同于“多余人”形象,而是植根于中国文化.反映了中国文化尚处在封建文化的范畴,还没有成独立于封建文化之外的文化体系和独立的价值观。
-
郁达夫与屠格涅夫
-
作者:
沈绍镛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屠格涅夫
零余者
多余人
作家
文学创作
郁达夫小说
相似之处
作品
女性形象
俄国文学
-
描述: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郁达夫是一位深有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惊人的取材与大胆的描写”,独树一帜,赢得了广大青年读者的欢迎,对我国新文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郭沫若说:“达夫在中国新文学里面的地位,很象俄国文学中的屠格涅甫.”郁达夫与屠格涅夫在文学上的地位是否相当,暂且不论.但屠格涅夫是郁达夫接触最早、持续时间最久的一位外国作家,也是对郁达夫影响最为深远的作家之一.他们之间不论是个人经历,还是文学创作,确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就这两位中俄优秀作家的关系,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
“新女性”个性解放道路的终结-论陈白露的悲剧
-
作者:
马俊山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余人
小资产阶级
妇女解放运动
新女性形象
个人主义
个性解放
三十年代
解放道路
中国现代
陈白露
-
描述:
妇女解放,是新文学的一个传统主题。不同思想、流派的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探索和开掘,创造出一系列神采夺人的女性形象,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全可以和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群或“多余人”人物系列相媲美的时代群像,可以从中窥见中国现代妇女解放的艰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