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困境】搜索到相关结果 51 条
-
《克兰福镇》中的人物与服饰
-
作者:
吴志梅
来源:
铜陵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维多利亚时代
困境
努力
服饰
-
描述:
生活艰辛的真实状况。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维多利亚女性在面对经济社会困境的同时也为维护传统道德付出了积极的努力。
-
论菲利普·罗斯小说《人性的污秽》中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
-
作者:
陈惠星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人性的污秽》
困境
-
描述:
《人性的污秽》是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品,包含了作家对二十世纪人类生存困境的无限关注.小说虽聚焦于男性主人公的身份问题,但其中呈现的几位女性人物也同样值得关注.身处在男性主导的美国社会中
-
以社会资本为视角浅析如何推动民间妇女组织的发展
-
作者:
宿玥
于晓静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妇女组织
社会资本
对策
困境
-
描述:
近几十年来,一场以非营利组织为主体的"结社革命"正影响和席卷着中国大地,在全球及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大背景下,妇女中的精英和积极分子率先组织起来,成立了各种妇女组织,其中,更能体现专业性、行业性、草根性的民间妇女组织自1995年前后出现以来更是快速成长,并在维护妇女权益、解决婚姻家庭和贫困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民间妇女组织面临的经费不足、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和完善的管理机制、缺乏监督、缺乏社会公信度和影响力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所以,在我国公民社会兴起发展的大环境下,探索民间妇女组织如何通过社会资本
-
论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想
-
作者:
刘露
周东旭
来源:
东方企业文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现代女权主义
困境
后现代主义
-
描述:
的特征,然后指出女性主义理论的存在的困境。进而指出女性主义理论的内在冲突以及传统女性主义理论自身的局限性使女性主义理论本身的发展面临着开杆新的出路。
-
浅析女性文学的出路
-
作者:
郭晓
来源:
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困境
女性主义
出路
-
描述:
新时代的女性文学应该在适度批判的同时思考和谐共存的路向,只有这样,才能团结社会中的男性支持,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以批评文学为中心的历史长河中,批判性多于建设性;在当代,只有将建设性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汇于其中,才能挽救女性主义文学,形成两性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
-
“五四”女性文学的伦理困境
-
作者:
杨小青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困境
伦理
五四
女性
-
描述:
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五四"女性文学在爱情与母爱的冲突、灵肉一致爱情的难寻以及婚姻和事业的矛盾三个方面呈现了新的伦理立场和伦理观念,也展现了女性所处的有别于男性的伦理困境,由此开辟了新的精神领域,极大冲击了父权制的伦理传统。
-
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当前困境
-
作者:
葛继红
来源:
毕节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历程
困境
女性文学
-
描述:
经济体制转轨,文学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剧,女性文学的消费趋向日益凸显。当前,表面喧嚣的女性文学陷入了重重危机,面临以下困境:题材偏狭、视野狭窄;缺乏艺术上的探索创新,不断地自我重复或相互重复。女性文学如何开始自己的涅槃,是摆在每一位作家面前的不容回避的问题。
-
困境中倔强地生长——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过程中的困境与希望
-
作者:
鲁鹏飞
来源:
参花(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希望
困境
本土化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过程推动了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深入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缺乏女权运动背景、形式单一极端化、忽视艺术形式探索等问题。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应着眼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化发展实际,敢于突破传统、与时俱进,在困境中寻找希望。
-
历史转折中的性别主体建构困境——重读张辛欣小说《我在哪儿错过了你》
-
作者:
董丽敏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主题
困境
《我在哪儿错过了你》
历史转折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得以起源的时期,在这段时间之中,张辛欣发表的探讨妇女问题的小说非常值得关注。本文以张辛欣在1981年发表的《我在哪儿错过了你》为例,来讨论其是如何感知和切入妇女问题,又是如何呈现“鲜明的女性特征”的,并以此来讨论其作品所蕴含的经验和教训。
-
对当前女性文学研究的思考
-
作者:
李琨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良策
困境
女性文学研究
-
描述:
走出困境的良策。从“女性文学批评”走向“性别文学批评”,应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21世纪女性文学批评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