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哈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哈代的女性观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陈婕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女性观
女性形象
-
描述:
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对女性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强烈愿望及所遭受的社会的压制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而且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突破了传统的"天使""妖妇"模式,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另一方面,哈代的女性观虽然具有超前性和现代意识,但依旧未能摆脱其自身传统的男性视角及男权中心主义思想。
-
边缘女性的悲歌:浅析托马斯·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郭高萍
来源:
河池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悲剧
女性
-
描述:
结合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对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中的边缘女性形象进行文本细读,揭示维多利亚时代努力追求独立、自由和快乐的女性所面临的悲剧,揭露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
论哈代“威塞克斯诗歌”的生态审美
-
作者:
莫海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威塞克斯诗歌
生态审美
-
描述:
哈代的诗歌创作基本上是以其故乡为背景的而创作的,在主题上与其小说一脉相承,亦称"威塞克斯诗歌"。诗中表现出作者"生于斯、死于斯"的生命审美。从生态审美的角度来看,哈代诗歌具有以"哀伤"为主旋律的生态审美场,以"自然"为依生背景的诗化女性形象和与"威塞克斯"共生的生态文学语言三方面的审美特色。
-
论哈代《还乡》的女性主义
-
作者:
李小冰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还乡》
女性观
女性主义
-
描述:
哈代在《还乡》中塑造了反叛的女主人公形象,体现了他的女性观中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但是由于哈代无法摆脱父权意识的影响,致使他的女性角色最终无法避免悲剧的命运,揭示出作者的悲剧性女性观及小说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根源。
-
从反叛到皈依:《远离尘嚣》中拨示巴形象解析
-
作者:
李小冰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远离尘嚣》
父权
女性主义
-
描述: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远离尘嚣》进行解读发现,哈代塑造的女主人公形象超越了父权传统,说明他对女性怀有深切的关怀与同情,但同时他也无法彻底摆脱父权意识的束缚,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依然渗透着男性的主观意识和偏见。这是女主人公反叛失败的根本原因。
-
《德伯家的苔丝》:哈代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
作者:
李月萍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人类命运
人道主义
苔丝
-
描述:
哈代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是“一个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交界线上的忧郁形象”。他的作品描写世纪之交英国农村市镇出现的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剧烈变化,承上启下,既
-
威塞克斯乡村女性悲剧的原因:从一个侧面解读《还乡》,《苔丝》,《无名的裘德》
-
作者:
杜叶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代
悲剧
女性
宿命论
-
描述:
哈代的创作中描写了形形色色鲜活的女性形象,虽然这些女性地位、性格等各方面都非常不同,但是她们的命运却出奇地相似,都免不了悲剧的结局。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方面,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从客观原因
-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女性观
-
作者:
许英玉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女性观
苔丝
女性主义批评
男权思想
-
描述: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哈代打破了英国主流文学将男性作为创作主题,把女性作为附庸角色的模式,对推动女性形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入手,分析苔丝的反抗意识,阐释男权思想影响下哈代的女性观。
-
还乡之路:《还乡》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姜剑
来源: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还乡》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生态伦理
和谐
-
描述: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的乡间景象与鲜明的女性形象是他创作的典型特点。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他的第一部经典悲剧《还乡》,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作家视野中自然与人特别是与女性的微妙关系以及女性命运与自然命运的关联,并深刻感受到哈代深切的生态和女性关怀。
-
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女性形象的他者气质
-
作者:
唐美华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男性作家
菲勒斯中心
他者
女性气质
二元对立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威塞克斯
小说
-
描述:
"在最纯粹的男人的角度里,即使最独特的见解,也往往笼罩着社会规定的意识和影子,她沉迷于美妙深化的瞬间,却把日常的沉沦期间的现实变成虚无。于是女人消失了,成为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