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吴藻】搜索到相关结果 17 条
-
清代女词人吴藻与沈善宝的词作风格比较
-
作者:
甘华莹
来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分析
清代
沈善宝
词作风格
吴藻
-
描述:
在清代女性文坛上,吴藻与沈善宝都占有重要的一席,她们在词风、意蕴表达、性别意识等方面有着诸多相近之处,使得她们在创作上富有某种相似的精神联系,然而由于个人经历、婚姻家庭及个性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两人又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并以各自特有的方式存在并书写,为清代的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
吴藻生平研究新发现
-
作者:
江帆
来源:
古今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史
女词人
文献资料
生平研究
吴藻
-
描述:
吴藻不愧为清代女词人中的杰出大家,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个很值得研究的人物,包括她的作品和生平。然而,有关吴藻生平的文献资料极为匮乏,以致众说纷纭,疑窦丛生……
-
谁持彩练当空舞,灿烂清词两奇葩:徐灿、吴藻词创作之比较研究
-
作者:
纪敏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词
清代
徐灿
比较研究
吴藻
-
描述:
清代的女性文学出现了兴盛繁荣的局面,女性作家数量繁多,女性词在继承前代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词创作数量众多,堪称盛况空前。在清代众多的女词人之中,徐灿是清初的杰出代表,而吴藻是清代中叶的代表,在词评家的眼里,徐灿与吴藻都是各自生活年代的词坛翘楚。本文在清代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选取徐灿、吴藻的词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她们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创作思想,通过具体的词作分析,体悟词中包含的深层意蕴,把握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从而将作者不同寻常的人生体验呈现于研究文本之中。并且通过对研究客体的深入剖析,
-
把卷立苍茫——清代女词人熊琏、吴藻论
-
作者:
李小满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思想意识
熊琏
吴藻
抒情风格
女性文学
清代女词人
-
描述:
熊琏、吴藻是清代中期的两位女性词人,作为封建时代平居时期的平民女子,她们的词作既继承了从宋代起形成的女性词传统,更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她们的词作塑造了女性文士的自我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精神苦闷。词作风格上既有纤婉清雅的一面,更有刚性抒情的一面。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章论述熊琏、吴藻的生活经历和文学成就以及她们创作的时代机遇。清代重女教,而江浙之地尤其尚文。明清时代,文人对女性的“才情”格外重视,“才慧”是理想女性的重要条件。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出身平民的熊琏、吴
-
吴藻词研究
-
作者:
吴永萍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香南雪北词》
艺术风貌
主题意蕴
杂剧《乔影》
吴藻
《花帘词》
-
描述:
吴藻是清代女性文坛上颇具影响的词曲作家,著有《花帘词》、《香南雪北词》、《香南雪北庐诗》、杂剧《乔影》和散曲等。本文选取吴藻词作为研究重点,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全面考察吴藻词产生的文化背景,并从词的本体出发,深入探讨吴藻词的主题意蕴与艺术风貌。全文共分四章。引论部分对吴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梳理,旨在揭示新时期吴藻研究的特点和意义。第一章,首先对吴藻的生平事迹与创作情况进行了简略考辨,然后重点分析地域文化和佛教文化对吴藻词的影响。清代女性文学的繁荣是吴藻词生成的重要背景,本章还从清代女性文学的概况、
-
学近苏辛,嗣响易安:吴藻词简论
-
作者:
蒋哲伦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女词人
要眇宜修
北宋末年
阴柔之美
民族压迫
嘉庆道光年间
绘图
吴藻
朱淑贞
-
描述:
词,实在是女性的文学。这不仅因为她传播于红巾翠袖之口,婉娈旖旎,悦人耳目;且由于她改变了向来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转而抒写女子的生活、思想、感情和需求,缠绵悱恻,要眇宜修,以阴柔之美,胜阳刚之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特定的文学形式还孕育出一批聪慧过人的女作家,她们虽被封建的礼教法规禁锢于深闺之中,足不出户,却能以锦心绣口铸绝妙好词,通文坛之声气,与须眉丈夫试比高下。自北宋末年李清照率先脱颖而出,南宋的朱淑贞继之于后,直至有清一代,闺彦之词?而成集者,人以百计,篇以万数,形成群芳暄妍的
-
吴藻及其《花帘词》
-
作者:
俞浣萍
来源: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词人
陈文述
李清照
广播电视
封建社会
愁情
满江红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吴藻
女性文学
-
描述:
在号称“中兴”的清代词坛上,涌现了一个庞大的女词人群。她们以极富女性特点的创作,为盛况空前的清词增添了一片绚丽的色彩。吴藻就是这个群体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有人把她与纳兰容若相提并论,有人称赞她的词“直逼嫩玉遗音”。这样的评价,都不是任情褒扬的过誉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