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以凯蒂和宠儿为原点比较研究<喧嚣与骚动>和<宠儿>
作者: 冯君   来源: 大连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后现代主义   虚幻人物形象  
描述: 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祸克纳和托尼·莫里森都长于刻画女性,共同关注在惨痛的历史、种族、人性、家庭、社会背景下的美国社会边缘女性的遭遇和命运。本文研究范围限定为以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观点比较研究威廉·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1929)和托尼·莫里森的《宠儿》(1987)。通过比较研究,这两部前瞻性、预见性的文学作品,超越时空、种族、性别的藩篱,成为美国文坛奇葩,争奇斗艳,又互为补充,共同描画美国悲剧妇女形象的历史长卷。前部小说中的模糊的花季凋零少女凯蒂变成了后部小说中的水中还魂的如月亮阴晴圆缺变化无常的宠
后现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作者: 高玉珍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现代女性主义   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  
描述: 从17世纪以来,女性主义经历了从妇女运动的实践阶段,到19世纪的理论初成阶段,再到现在的理论发展阶段。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者打破了传统的政治理论和政治视角,发展了女性视角的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的发展也从“偏执”的自由女性主义进步到了“提倡男女平等”的后现代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主要有自由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并没有像其他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都有较统一的观点,女性主义的各个学派之间也是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进入我国,我国的国际关系理
最虚构 最真实 辛迪·谢尔曼的摄影历程
作者: 顾铮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摄影   谢尔   自拍   观众   艺术家   后现代主义   作品   公共汽车   女性形象   美术馆  
描述: 我喜欢的是一把揪住你的喉头的感觉。那大概可以传达一种来自绝望到要哭出来的伤心、想要说又说不出来的感觉。轰动美国的自拍辛迪·谢尔曼(Cindy Sherman),一个小时候常常把母亲与祖母的衣服穿在身上,一个人在镜子前发呆的美国姑娘,如何成为了“20世纪最有影响的25位艺术家”之一?
泰国与中国大众传播媒介中女性形象及后女性主义叙事解析
作者: 徐佩玲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性话语   歧视   后女性   消费社会   后现代主义   女性形象   边缘  
描述: 排斥、忽略,不得不成为边缘化的文化形态。20世纪90年代,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潮流进入东方国家如中国与泰国,它其中之一的特征就是重视“边缘”的话语包括女性形象。因此社会越来越看重女性在经济、政治、国际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