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在“天使”与“妖妇”之间―简爱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范景兰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叙事策略   女性主义  
描述: 在当代的文学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谓异军突起,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眼里看来,在中外文学中,女性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主体性的生存个体,却被塑造成主体属性缺失的“天使”或“妖妇”,这是男权话语对女性实施客体化、物化的一种叙事策略。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学术视角,试图对简爱形象作一梳理和辨析,在充分论证简爱既不是“天使”也非“妖妇”的基础上,为简爱是“人”的形象之还原作一定位。
现代小说中的流浪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章新利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流浪女性形象   叙事策略   形象史   文化内涵  
描述: 本文从现代文学的整体视野对小说中的流浪女性形象的变迁史进行细致考察,在此基础上界定流浪女性形象的特点:现代小说中以“家”或对于男性的情感依恋隐喻其生存困境,以流浪为反抗现实规范或实现物质满足,既包含生命自由追求的现代文化精神也涵括了归顺传统文化观念的女性人物形象,主要体现在为追求个性独立和生命自由而离家出走、漂泊流浪。女性的流浪是反抗压迫和规范从而实现女性生命自由的生存标志和方式,但不仅男性作家在塑造流浪女性形象时没有充分考虑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女性作家自己也往往漂离了这一立场。这既因为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
都市铿锵丽人行:亦舒言情小说论
作者: 彭湘宁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策略   女性观   女性抗争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进程中,女性丧失了自己性别的主体地位,被推到历史的幕后,她们的意识被遮蔽,权力也被剥夺。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参与机会的增多,以及经济的独立,女性的自我意识才渐渐地苏醒,一大批女性开始登上社会和文学的舞台,女性的主体性才得以浮现。而香港,这个经历了百年殖民统治的大都市处在东西方文明撞击的要冲,女性之独立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于是在此间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女性就具有了更强烈而鲜明的女性意识,而亦舒即是其中一个代表。亦舒的言情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初和琼瑶小说一同作
非裔美国文学中的“母女”:赫斯顿与沃克
作者: 郭鑫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策略   《紫颜色》   喻指   主题   《他们眼望土苍》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和艾丽斯·沃克是20世纪非裔美国文学中两位重要的女性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堪称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先驱。她是第一位以黑人妇女为主人公,并以表现黑人妇女追求自我、争取解放为主题的黑人女作家。她对20世纪许多著名黑人女作家如格洛丽娅·内勒、托尼·莫里森、艾丽斯·沃克等等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其中的艾丽斯·沃克,她将赫斯顿视为自己的“文学母亲”。她寻找和发掘了在文学史中几乎被埋没的赫斯顿,并积极地继承和发展了赫斯顿留下的黑人女性文学遗产。本文以非裔美国文学批评家小亨利·路易·盖茨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