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刘呐鸥小说感知性视角的叙事特征
作者: 高珊   来源: 广西教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呐鸥   叙事特征   感知性视角  
描述: 本文对刘呐鸥小说感知性视角的叙事特征进行探讨,提出刘呐鸥作为新感觉派小说家的先行者,其作品多数采用感知性视角进行叙述,面对都市中的街道、消费场所、女性,人物疲于不断更新感官体验,无暇进行更深一层的认识和思考。
现代美国南方女作家的女性哥特叙事特征——以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为例
作者: 张晓平   来源: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女性哥特   叙事特征   美国南方  
描述: 女性哥特作品是女性主义意识与哥特小说传统相结合的产物.美国南方女性文学自成一体,更注重精神层面,哥特效应更具冲击力.《伤心咖啡馆之歌》呈现出典型的女性哥特叙事特征:空间意象的闭锁象征父权社会对女性自由的践踏和束缚;叙事干预在文本中实现了女作家话语权的建构和延伸;小说结尾将个人困境和未来的茫然不可知投射到人类社会的大背景中,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自省和思考空间.
双重文化背景下严歌苓“文革”叙事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曹琳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特征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严歌苓   文革  
描述: “文革”作为中国二十世纪后半叶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在带给国人悲惨记忆的同时也给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带来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以致于在“文革”结束后的许多年内,许多作家还是不遗余力地将笔触伸向了那个令人悲痛的年代,讲述发生于期间的心酸往事。“文革”叙事因此活跃于中国的当代文坛乃至海外华人的故国书写之中,严歌苓便是海外“文革”叙事的代表作家。但是由于其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和“文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严歌苓的“文革”写作早已没有了愤世嫉俗的愤慨,取而代之的是人道主义的重新思考和审视。本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