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女书作品中女性对传统伦理观的反叛
作者: 贺夏蓉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伦理   价值衡量观   反叛   女书   贞节观   性别观  
描述: 本文主要把女书作品中的民间叙事文学作为分析的文本,以女性主义伦理学为视点,剖析这些作品中女性人物在性别、贞节和价值衡量观等三方面所表现的反叛性和女性主义意识。女书传人正是借此对虚弱苍白、人性迷失的传统伦理进行批判,其目的是要冲破封建的枷锁,争取妇女的解放,讴歌女性生命的庄严和价值。
当代台湾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
作者: 彭豪   来源: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反叛   重构   继承   审美嬗变   台湾女性文学  
描述: .从对传统女性美学的继承到对性别社会的审美反叛、再从对传统审美的解构到对女性美学的再度重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女性文学发展的明显线索,更能看到女性成为"人本体"和女性话语衍进的艰难历程.台湾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对当代文学美学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思考向度.
试从麦吉的新女性形象分析乔治·艾略特的女性观
作者: 杜海蓉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麦吉   自我牺牲   反叛   新女性形象   渴望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描述: 乔治·艾略特(1819-1880),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著名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一百多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学者的目光。她的第二部半自传体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自出版以来受到了众多评论家及作家的高度赞扬。众多学者尝试着从各个角度对该小说进行了一系列的解析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对女主人公麦吉的描写以及对麦吉死亡结局的安排,乔治·艾略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女性”的形象。艾略特认为妇女追求自己权利的同时依旧需要肩负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尽职尽责的,他人可依靠的人。除了引论和结语,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包括两个部分。
从《狐火》看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对传统“性政治”的反叛与超越
作者: 刘祎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   反叛   《狐火》   性政治   女权主义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描述: 和进行的多方面的文学实验为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了丰富的宝贵遗产。本文以长篇小说《狐火》为切入点,旨在分析欧茨的女权主义思想,主要从探讨小说和欧茨本人对传统性政治的反叛和超越入手,具体分析小说中表现出的对传
浅谈莎翁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丽丽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创作   反叛   喜剧创作   封建传统   戏剧创作   女性形象   中世纪   人文理想  
描述: 莎翁喜剧是莎翁戏剧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其悲剧创作,莎翁的喜剧创作更富有乐观和浪漫的基调,它们反映了莎翁的人文理想和对封建传统的反叛。其喜剧
从自救到自立:重评丁玲小说中的年轻女性
作者: 蔡兴水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弘扬自我   自立   反叛   自救   孤儿寡女   游荡异乡   惊世骇俗   奋进  
描述: 丁玲小说中最具艺术魁力的是一群反复出现的年轻女性。从1927年发表的处女作《梦坷》中的梦柯,到1979年发表的《杜晚香》中的杜晚香,组成了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系列。她们有相似或相近的性情、心态、遭际、命运,大都是孤儿寡女并游荡在异乡。她们义无反顾地冲破樊笼,走出家门,奋力抗争。这个形象系统清晰地画出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女性从自救到自立的人生轨迹。
< 1 2 3 ...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