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历史记忆】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试析中西文学“重述神话”的思维差异
-
作者:
杨正和
杨瑶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述神话
中西思维
历史记忆
女性形象
-
描述:
东西方神话的发展从源头上就具有差异性,在被重述的当代,也因为文化背景、时代潮流以及作家的性别立场、创作理念的差异而各具特色。如果说西方重述神话的参与者表现的是对过去历史的改造与重建,那么,中国的作家们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对历史记忆的依赖。本文试以文学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为例,探究中西思维的差异性,及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
颠覆的角色与客体功能的回归:以《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为例
-
作者:
李易晗
来源: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斯宾德
历史记忆
性别角色
微观主义
-
描述:
金发红唇,举止不羁。一个女人撑起一部电影,镜头始终追随着她的欢喜和悲哀,她的希望和绝望。每一个男性角色背后都有一部庞大的社会史,但是我们视野中的玛丽娅,在当时却是一个新鲜的女性形象,她包含着法斯宾德对于性别角色的思考。试从导演、角色、主题及风格等角度,分析《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中的女性意识。
-
《梅丽迪恩》中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
-
作者:
左金梅
于洁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历史记忆
黑人女性
梅丽迪恩
-
描述:
爱丽丝·沃克在<梅丽迪恩>中将后殖民主义批判性、颠覆性、边缘性精神同黑人民族和黑人女性受殖民压抑的"历史记忆"联系起来,塑造了梅丽迪恩这一觉醒的、新型的黑人女性形象,说明了美国黑人女性以及整个黑人民族要找回自己的文化传统,必须揭开美国社会白人化的面纱,来重新书写自己被扭曲的历史,从而为解构西方白人文化"中心论"、解构男权中心体系、建立新的女性价值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图典的幻象:储婷“幻象·历史记忆”作品展读解
-
作者:
邓平祥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硕士论文
视觉传达
民国
学位论文
历史记忆
二三十年代
平面设计
作品
女性形象
白银时代
-
描述:
立志于油画却进了中央美院设计系平面专业的储婷,顺乎专业的惯性又进了母校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接着是留校任教。她的硕士论文是《中国平面设计的白银时代——论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平面设计》,论文的选题是历史性的,这似乎与生于70年代的这一群体的特性有些不符,尤其是一个女性。学位论文的切入点"白银时代"也多少超越了这一代的兴趣点和阅读视野。由此可见,储婷比较她属于的一代,在精神
-
宁芙
-
作者:
吉奥乔·阿甘本
赵翔
来源:
上海文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雅明
薄伽丘
生命
佛罗伦萨
定义
影像
历史记忆
激情
程式
女性形象
-
描述:
诚然,她们俱为女子,可她们都不溺尿。——薄伽丘一2003年的头几个月里,在洛杉矶盖蒂博物馆展览了一件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的录像作品,名为《强烈感情》。逗留盖蒂研究所期间,维奥拉曾致力于强烈感情之表情的研究。该主题由17世纪的查尔斯·勒布伦整理而成,又在19世纪被杜彻尼·博洛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