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秀拉》、《宠儿》和《爱》中女性形象的分裂与统一
作者: 姚蕊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伤   分裂   黑人女性   癔症   统一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文坛上的一名重要女作家。她从1970年发表第一部作品以来,每一部作品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1993年她以《宠儿》一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 从1970年到2003年,莫里森先后发表了《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柏油娃》、《宠儿》、《爵士乐》、《天堂》和《爱》八部小说。在这些小说当中,作者用她独特的观察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国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黑人女性。莫里森的小说大多以黑人女性为主角,其中《秀拉》、《宠儿》和《爱》更是以
女性欲望的分裂与张扬——对张爱玲《心经》中女性形象的再认识
作者: 闫石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童女   孤独   期许   分裂   张扬   替代  
描述: 旨在探讨《心经》中独特的女性形象以及张爱玲写此文的深层原因。生活在父权制社会下,男性凝望世界中的女性,渴望直接与男性对话,从而产生异样感情,特殊的母女关系经历了分裂到张扬再到重组的过程,表现出女性在与男性相抗衡的过程中的绝望与疯狂,也隐含作者内心深处的希望。
从女权主义角度解读莱辛小说中的人物塑造
作者: 吴肖燕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分裂   女权主义   模棱两可   莱辛   人物塑造   出路  
描述: 多丽丝·莱辛的女权主义抒写历来给评论界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来看,莱辛的人物形象不但具有鲜明的女权主义特点,而且有着响亮的女权主义称谓:自由女性。但是作者莱辛本人却多次发表声明,称自己不愿意被列为女权主义作家,更不愿意自己的作品被用于两性之间的战争。评论家们发现,莱辛在创作中有意回避女权主义主流批评,但是其作品中表现出受女权主义前辈们的影响,尤其是受伍尔芙的影响深远。而莱辛在女权主义批评史上也占居重要地位。可以说,莱辛确实是一位关注并且抒写女权主义的作家。在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以及《天
从女权主义角度解读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人物塑造
作者: 吴肖燕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分裂   女权主义   模棱两可   莱辛   人物塑造   出路  
描述: 多丽丝·莱辛的女权主义抒写历来给评论界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来看,莱辛的人物形象不但具有鲜明的女权主义特点,而且有着响亮的女权主义称谓:自由女性。但是作者莱辛本人却多次发表声明,称自己不愿意被列为女权主义作家,更不愿意自己的作品被用于两性之间的战争。评论家们发现,莱辛在创作中有意回避女权主义主流批评,但是其作品中表现出受女权主义前辈们的影响,尤其是受伍尔芙的影响深远。而莱辛在女权主义批评史上也占居重要地位。可以说,莱辛确实是一位关注并且抒写女权主义的作家。在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以及《天
《绿茶》无法预测爱情——分裂的都市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胡传吉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学   比较文学   预测   分裂   绿茶   爱情   概念化   女性形象   都市女性   男人  
描述: 吴芳喋喋不休地说:我有个朋友,能从一杯茶预测一个人的爱情。比较文学女硕士吴芳不停地相亲,不是因为爱情,其实也不是因为吴芳所说的想把自己嫁出去,相亲也许是一种等待,不是等待爱情,也许是等待自己从噩梦中醒过来,也许是在等待自己从焦虑的情绪中摆脱出来,是等待自己与自己重遇的一刻,等待那个沉重故事的释放……可绝对不是为了等吴芳口中所说的婚姻。绿茶不是预测,只是为了叙说,叙说女硕士的枯燥苦闷自持,诉说欲清还浊的混乱。绿茶成为自言自语的习惯,相亲成为吴芳呼吸的空气。这也许是张元的叙事学。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