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农村妇女】搜索到相关结果 286 条
-
中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的决定因素及影响研究
-
作者:
于乐荣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村妇女
-
描述:
的贡献与她们对农业生产资源(尤其是耕地)的占有权、控制权和受益权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对称性。因此本研究的总目标在于从社会性别角度来看中国农村的土地分配和调整,在此基础上寻找影响农村妇女土地权
-
城市化进程中的广东茂名农村妇女健身状况研究*
-
作者:
李尚胥
董业平
杨慧蓉
来源: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健身状况
农村妇女
-
描述:
都不重要的多。有85.24%的茂名农村妇女达不到每周健身3次的标准;每次健身时间达到30min以上者的比例仅有1
-
农村妇女进村“两委”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
作者:
林玲
来源: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参与
支持系统
农村妇女
-
描述:
农村妇女进入村"两委"是基层妇女参与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重要渠道,也是妇女享有基层民主政治权利的具体体现。农村妇女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入村"两委",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她们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
-
村庄治理中的妇女组织化参与
-
作者:
张凤华
魏红英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组织化参与
农村妇女
村庄治理
-
描述: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村庄从"管理"到"治理"、从"压力型"治理到"民生型"治理的转向,需要农村妇女的组织化参与,但目前农村妇女无论在村两委、党团组织、民间社会组织的参与还是农村妇联在村庄治理中
-
论农村民间妇女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功能及发挥:以德宏州景颇族女子护村队为例
-
作者:
普永贵
岳早念
来源: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参与
社会管理
农村妇女
农村民间妇女组织
-
描述:
通过对德宏州两个景颇族女子护村队的考察发现,农村民间妇女组织在乡村社会管理中是可以发挥作用的。然而农村民间妇女组织参与公共治理的被动性、被边缘化的等特点,决定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核心治理中,各级政府应该采取多种可行的措施对妇女进行扶持、培训,让农村民间妇女组织在社会公共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妇女发展道路探析:以妇联组织在农村妇女组织化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为例
-
作者:
何玲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联组织
作用
组织化
农村妇女
-
描述:
妇联组织在推进农村妇女组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用发挥主要通过以下渠道实现:提升农村妇女综合素质,注重农村各种妇女人才的培养,改善农村妇女参与发展的外部环境,探索总结出适应农村妇女发展的载体.这可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妇女发展提供借鉴
-
对集体化时期农村妇女组织工作的思考:以山西省忻县东楼公社为例
-
作者:
孙国业
施俊妍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联
妇代会
农村妇女
集体化时期
-
描述:
妇女组织是提倡解放妇女话语背景下的产物。在集体化这一特殊时期,为发动妇女参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农村妇女组织积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它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实现男女平等、妇女解放为目标,致力于动员
-
中国农村妇女动员在抗战时期的实践成效初探
-
作者:
赵秀丽
来源: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抗战建国
农村妇女
战争动员
-
描述:
抗战时期由于农村劳动力的缺乏,农村妇女承担了农业生产的主要任务。农村妇女在抗战中的作用逐渐凸显,这成为农村妇女动员的初衷。由于抗战的紧迫形势,国内复杂的政治斗争以及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妇女干部的缺乏
-
中国农村妇女研究热点议题与领域探新
-
作者:
冯元
来源: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治理
新农村建设
农村妇女
共词分析
-
描述:
农村妇女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值得深入关注与研究。文章采用词频共现分析法,对1478篇农村妇女主题文献进行分析。发现近十年来学术研究主要聚焦在诸如艾滋病、生殖保健、妇科疾病等有关妇女生育与健康
-
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确立的贡献
-
作者:
刘宁元
王峻
来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农村妇女
妇女解放理论
-
描述:
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妇女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亦即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结果。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确立,最终定位于中国共产党以农村为中心的妇女运动方针的制定及根据地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本土化最深刻、最典型的落脚点。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毛泽东的贡献是不可或缺的。毛泽东进行数次农村社会调研均将妇女和儿童问题列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的制定、妇女权益的保障,提供了客观依据,确定了实际可行的男女平等的指导原则。毛泽东视农民、农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