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作家】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东西方“病态”女性形象价值探微
-
作者:
张业余
来源:
怀化师专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西方
作家
茨威格
女性意识
丁玲
内海
爱情
莎菲女士
女性形象
陌生女人
-
描述:
奥地利的茨威格与中国的丁玲在文坛上有幸同生却无缘神交,最终成为擦肩而过的知己,实为文学史上一桩憾事。而得以欣慰的是,把名篇佳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为《陌生女人》、《莎菲女士》)进行比较,却仍可感受到他俩情感交流、声气互通的默契与热烈。无论是从创作的社会意识来考察,从对女性意识的剖析来鉴赏,还是从精神内海这一视角来探照,我们都可看到,他们塑造的两位女性形象有着惊人相似的文学价值,并各自散发出东西方女性所特具的芳香。
-
为弱者请命——袁良骏《白先勇小说艺术论》序
-
作者:
洁泯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袁良骏
艺术论
作家
敲出
灵犀相通
不幸者
点像
白先勇小说
悲剧的根源
历史的必然要求
-
描述:
良骏同志写完了《白先勇小说艺术论》这本书,约我写一篇小序,虽应诺下来,但踌躇良久。因我读白先勇的小说并不多,因此对这本研究著作未必能说出一点像样的议论来,我不过是在这里凑个热闹,借此随便谈几句罢了。 我印象里面,白先勇笔下的人物,写女性形象最是传神,小说中她们的命运大抵都在悲苦中终结,给读者带来的常常是一片悲怆与怅惘。我想,白先勇之能写得如此动人入微,在她们哀怨的灵魂深处敲出令人震撼的音响,其原因不独是他熟悉她们,更因他的如椽之笔进入到她们的心灵世界的深处,从中探幽烛微,以求灵犀相通,因之泼墨所至,生发着
-
丁玲女性小说的特色
-
作者:
于力
来源: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玲创作
作家
女性小说
妇女形象
艺术风格
劳动妇女
作品
女性形象
创作阶段
短篇小说
-
描述:
女性形象的塑造在丁玲的创作中占有突出的位置。本文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着重从丁玲女性小说的思想内容及所蕴含的社会价值进行探讨;第二部分论述了丁玲女性小说的艺术风格,并对丁玲女性小说成功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剖析。
-
《情人们和朋友们》的人格力量
-
作者:
项明
来源: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情感
人格理想
政治
作家
小说创作
人格美
长篇小说
人物形象
人格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年初,省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和我校现当代文学学科组联合召开了“胡尹强作品讨论会”,与会的作家、学者、评论家对胡尹强的新作《情人们和朋友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这是胡尹强小说创作新的突破。这里特刊发评论三篇,以飨读者。叶宗轼和王克俭的短评,系讨论会上发言片断,由作者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