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伊迪丝·华顿 】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追寻心灵的自由——解读伊迪丝·华顿《欢乐之家》中的女性"逃离意识"
作者:
吴洁
来源:
现代企业教育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欢乐之家》
自我
逃离
描述:
"逃离"是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作《欢乐之家》中的主人公莉莉在恋爱,婚姻和社交生活中处处显示出"逃离"的心理趋势.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和霍尼的女性心理学来分析,莉莉的"选离"不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放逐,而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姿态.通过一次次的"逃离",莉莉才能逃离男权世界,挣脱父权制对女性的束缚,寻找真正的精神自由和独立,最终到达精神自由的彼岸--真正的"精神共和国".
伊迪丝·华顿与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比较
作者:
张瑶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女性意识比较
张爱玲
觉醒
描述: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一位著名的女作家,亦被誉为“女性主义的先知”。由于在幼年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且同父母旅居欧洲时开阔了视野,她能将在纽约贵族生活中耳濡目染到的礼仪规范、虚伪势利的风气以及文化的匮乏不自觉地与欧洲开放的文明相对比。她深深地感受到上流社会的人们目光偏狭、思想僵化、沉闷无聊,也敏锐地觉察到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生存状况,社会地位,在婚姻制度的罅隙中面临的困境。于是,在她以女性的本能抵抗男性社会权威的过程中,产生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并在《欢乐之家》、《纯真年代》等作品中体现出对女性自
追寻心灵的自由:解读伊迪丝·华顿《欢乐之家》中的女性“逃离意识”
作者:
吴洁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欢乐之家》
自我
逃离
描述: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 1862-1937)是美国文坛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1905年伊迪丝·华顿出版了她的成名作——长篇小说《欢乐之家》(The House of Mirth),它的问世奠定了华顿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对该小说中的“逃离”的主题进行探讨。《欢乐之家》中,美丽聪慧的女主人公莉莉试图利用自己的美貌换取一段富有的婚姻,以此成为“欢乐之家”的一员,过上奢华的物质生活。可是令人惊讶的是,在追求与有钱男人的婚姻的过程中,莉莉却常
美国文化转型时期的个体生存状态——论伊迪丝·华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作者:
隋芳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困境
社会转型
自我与自由
人物形象
描述:
伊迪丝·华顿是20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主要以美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状况为背景,描绘各阶层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选择。本文主要以《伊坦·弗洛美》、《欢乐之家》、《纯真年代》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以乡村和纽约为代表的美国社会中各阶层个体的生存状态,来展现在社会转型期间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追求,进而揭示在追求自我和自由的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现实困境和精神困境。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经历了从缺乏自我意识的生存者,到自我意识觉醒的挣扎者,再到追求自我意识的反抗者的过程,展现了女性在新旧社会交替过程中的生存状态,她们在传统
美国的娜拉出走以后:伊迪丝·华顿《欢乐之家》的普遍意义
作者:
吴娟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欢乐之家》
现实主义
唯美主义
女性文学
美国的娜拉
描述:
《欢乐之家》是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代表作,自1905年出版以来魅力经久不衰。1998年入选"20世纪一百部伟大的英文小说",2000年被搬上银幕。该小说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推陈出新地继承了英美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巧妙地融合了法国文学的唯美主义追求,并对新旧世纪之交的社会意识和存在作出了前期现代主义的艺术反思。小说的艺术成就得益于复杂的多元视角和对自我身份的深度心理探索,其中既可见奥斯丁、艾略特、哈代小说的风采,也有福楼拜、司汤达、左拉、乔治·桑作品的韵味;更有詹姆斯、德莱塞、菲茨杰拉尔德、刘易
试论伊迪丝·华顿的小说《暗礁》
作者:
李晋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女主人公
男权社会
家庭教师
暗礁
欧文
阶级偏见
小说
社会偏见
女性人物
描述:
试论伊迪丝·华顿的小说《暗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