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他者】搜索到相关结果 17 条
-
电影《小姐》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邹蕾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伏娃
他者
《小姐》
女性形象
-
描述:
电影《小姐》讲述了日本殖民统治朝鲜时期,贵族小姐、骗子伯爵以及侍女之间围绕金钱、爱情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本文从西蒙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出发,以《小姐》中小姐秀子和侍女淑熙为研究对象,分析她们如何采取行动摆脱“他者”身份,实现自身超越性的历程.
-
电影《小姐》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邹蕾
来源:
大众文艺(上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伏娃
他者
《小姐》
女性形象
-
描述:
电影《小姐》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
超越性的选择——存在主义女性主义下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
作者:
朱传莲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选择
超越
他者
内在性
-
描述: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二十世纪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露西的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采用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对男权社会下的露西敢于冲出束缚,解放被压制的意识,最终超越自身的内在性,追求到属于自己的真爱这一勇举进行解读。
-
超越性的选择
-
作者:
朱传莲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选择
超越
他者
内在性
-
描述: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二十世纪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露西的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采用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对男权社会下的露西敢于冲出束缚,解放被压制的意识,最终超越自身的内在性,追求到属于自己的真爱这一勇举进行解读。
-
被建构的女性身份
-
作者:
余梦月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女性身份
他者
自我
-
描述:
文章通过“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分析了电影《色·戒》中的女性(王佳芝)在革命时期被组织(他者)召唤,从而在被建构的身份中完成“自我”身份建构的逆转过程。作为被观看的承受客体,影像中的女性形象在大众文化中被建构为男性欲望的投射对象。夹在政治意识形态与男性权力意识的缝隙里,女性身份始终处于被建构的被动客体地位。
-
被建构的女性身份
-
作者:
余梦月
来源:
芒种(下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女性身份
他者
自我
-
描述:
文章通过"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分析了电影《色·戒》中的女性(王佳芝)在革命时期被组织(他者)召唤,从而在被建构的身份中完成"自我"身份建构的逆转过程.作为被观看的承受客体,影像中的女性形象在大众文化中被建构为男性欲望的投射对象.夹在政治意识形态与男性权力意识的缝隙里,女性身份始终处于被建构的被动客体地位.
-
不死的女性“他者”:爱伦·坡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孙霖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女性意识
爱伦·坡
-
描述: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在作品中描述了许多迥异的女性形象。其短篇小说《厄舍府之倒塌》《莫雷娜》和《丽姬娅》均通过男性叙述者的视角塑造了三位女性人物的不死的“他者”形象。她们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女性的附属地位,最终也都不约而同地以复活的方式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他者”观有益于深刻挖掘不死的女性“他者”形象背后的内涵,揭示坡在男权社会传统中对女性的重视,甚至是赞赏,具有先锋性。
-
父权制下“他者”的反抗:维多利亚·希斯洛普战争小说研究
-
作者:
马宏玮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父权制框架
战争
女性主义
-
描述: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是英国当代女性畅销小说家,她对希腊文明热爱至极,非常关注发生在希腊及周边国家的战争,意识到战争带给普通家庭的伤害,故她的大部分作品都致力于描述战争背景下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女性的命运。本文运用父权制的相关理论,对希斯洛普的三部长篇战争小说进行文本细读,通过分析作者笔下形象各异的女性形象及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的"他者",试图明晰作者在作品中构建出的父权制框架,并解读作者为瓦解这一框架提出的策略。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作者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个人创作情况,以及国内外学者对其作品
-
大庭美奈子的小说世界——以大庭美奈子前期小说为中心
-
作者:
周晗玮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国
大庭美奈子
他者
女性
-
描述:
战后的5、60年代,老作家回归文坛,与此同时新一代作家也加入到文坛当中。在这当中,女性作家的活跃尤其引人注目。她们的创作涉及范围更广,创作主题和手法更加多样化,形成了日本女性文学的第三次兴盛期。大庭美奈子便是这些女作家中的一位代表。她自幼向往文学,坚持阅读和创作。但直到1968年,当时已经38岁的大庭才凭借短篇小说《三只蟹》,获得59届芥川奖,一举成名,正式进入文坛。 大庭幼时因家庭原因,辗转于各地,在婚后又立刻随丈夫赴美,在美国阿拉斯加旅居了11年。长期的漂泊生活给了大庭自由而奔放的性格,尤其是在阿拉斯
-
被缚者的艰辛历程:海明威三部作品的女性人物分析
-
作者:
刘双丽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被缚者
枷锁
-
描述: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小说多以战争为题材,小说主人公多为男性。海明威本人也被赞为“硬汉作家”。对于这个“硬汉作家”,西方批评界的研究从总体上看可分为文献研究,传记研究,影响研究,作品总体研究和单本作品的研究。而国内对海明威的研究则更多的是在文本上入手,研究作品的主题、结构、写作特点、写作手法以及作品中的“硬汉形象”。杨仁敬、吴然等学者在海明威的研究中贡献突出。对作品中一向被忽略了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