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他者】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北京女报》传递的西方女性形象
-
作者:
赵继红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文化
他者
报刊
女性
-
描述:
《北京女报》创刊于1905年8月20日,是我国第一份妇女日报。《北京女报》中有大量关于西方女性的论述和报道,这些论述和报道构筑起鲜明的西方女性形象。本文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方法论,具体分析了《北京女报》中西方女性形象的特征、生成原因:第一章首先对《北京女报》做一概括的介绍。第二章从整体形象、个体形象两方面对形象进行具体分析。第三章从文化语境、制作者个人因素方面论证形象生成的原因。在对形象特征、生成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初步探讨了形象制作者接受西方文化的特点。
-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
作者:
齐蔚霞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主体
女性意识
他者
角色焦虑
超性别意识
父权制文化
-
描述:
本文借鉴性地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结合中国历史文化各方面的实际特点,通过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简要回顾,指出张爱玲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上,从五四时期的自发女性写作到自觉女性写作的里程碑式意义,即由觉醒期的狂热到冷静的审视和内省,及建构女性隐性主体的努力;同时指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是成熟的女性意识,是超越男女两性对立思维,扬弃狭隘的性别意识,以包括性别意识又超越之的超性别意识关注男性文化中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对现代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敞明与澄清;并呼吁使人性得以健康发展的新的女性文化之建立。在分析其女性
-
女性立场与张爱玲的文学追求
-
作者:
吴珂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
女性视角
传统男性文化
男性化写作
他者
宗法
生存状态
女性心理
女性文学
洞察力
-
描述: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张爱玲当属最为独特孤傲的女作家了。她的文学追求和人生追求与当时文坛主流思想截然不同,而她也毫不掩饰她与主流之间这种紧张对抗甚于对话的关系。例如,在《谈音乐》中她就明确反对“英雄气”和“庙堂气”的精神追求和“清坚决绝的宇宙观”,而转而亲近一个风俗的,亲切的,有着浓厚人情味的日常世界。她不爱“大红大绿”这种强烈的对照,说“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而偏爱“葱绿配桃红”这种参差的对照。她不看重“英雄”和“超人”,却把目光投向“这个时代广大的负荷者”——凡人;她认为“人生的飞扬”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