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人物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708 条
-
失败的征服——评影片《夜》
-
作者:
魏学成
来源:
戏剧丛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夜》
故事情节
影片评论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二十世纪初期,人们开始用影像叙述故事。到了六十年代初期,世界著名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开始用视听语言叙述人类感情的故事,尤其是“人类感情三部曲”中的《夜》,其对爱情和婚姻展现的细腻、深刻的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已有四千多年历史的语言叙事所达到的水平。
-
清雅恬静的女性世界——评析陈苏民笔下的仕女画
-
作者:
聂明强
来源:
科技信息:科技与艺术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
绘画艺术
题材
人物形象
陈苏民
仕女画
女性
-
描述:
女性形象是她作品的主题。在她看来,中国许多的女性体现了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无论是传统的女性,还是现代的女性,她们对情的执着追求,对生活与大自然无限热爱,对女性历史问题的反思和现代女性的自我觉醒。在画家笔下都形象而生动地得以具象化,让那静止的工笔人物或写意人物动了起来,靓了起来。在读者欣赏女性那清雅恬静美的同时,也联想起她们的内心世界,
-
《红楼梦》第三回里的王熙凤
-
作者:
姜云姣
来源:
中学语文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阅读指导
《红楼梦》
第三回
王熙凤
语文
人物形象
-
描述: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塑造得最成功、最生动、最活跃的一个艺术形象,是中国文学画廊乃至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女性形象。因为作者赋于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真实性和生动性,把个凤姐写“活”了,所以使我们一接触《红楼梦》就觉得王熙凤既可爱又可憎,既可叹又可怜。
-
妖化与神化的结合:徐小斌作品女性人物形象探讨
-
作者:
窦彩娟
来源:
新余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迷幻
神化
妖化
人物形象
徐小斌
女性
-
描述:
徐小斌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在她的中短篇小说中,我们总能感到很浓厚的迷幻色彩。徐小斌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可分为妖化、神化、妖化与神化相结合这三类,通过这三类女性人物形象的探讨,展示了徐小斌作品浓郁迷幻的特色。
-
同情与批判:福克纳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
-
作者:
李庆华
来源:
云南文艺评论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塑造
文学评论
人物形象
小说
女性
-
描述:
同情与批判:福克纳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
-
灵与肉的碰撞:《西游记》女性人物形象略论
-
作者:
程建军
来源:
吕梁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游记
中国
文学研究
人物形象
小说
女性
-
描述:
灵与肉的碰撞:《西游记》女性人物形象略论
-
子弟书的主题和艺术
-
作者:
全弘哲
来源:
固原师专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国主义
子弟书
民族团结
说唱艺术
人物形象
景物描写
-
描述:
子弟书是满族说唱艺术,清朝乾隆、光绪年间盛行于北京和东北,它的主题思想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友爱、暴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对宗教进行大胆揭露和反抗、关注女性人物题材和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作品为主。子弟书具有较高的说唱艺术价值,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和运用神奇的景物描写艺术上,都具有独到之处。
-
斑斓多趣 寄旨良远——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命名艺术
-
作者:
程玖
来源:
学语文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命名艺术
鲁迅
讽刺意味
象征意义
地方风俗民情
人物形象
小说
-
描述:
说不尽的《呐喊》、《彷徨》是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一部大百科全书。进入《呐喊》、《彷徨》的艺术世界,我们会惊喜地发现鲁迅小说中人物命名是形神兼备、妙趣横生,寄旨良远、煞费苦心的。 首先,鲁迅小说中妇女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真实姓名,大多采用丈夫家的姓,或者加上丈夫的排行来称呼。如:杨二嫂(《故乡》),华大妈、夏四奶奶(《药》),邹七嫂、吴妈(《阿Q正传》),单四嫂子(《明天》),鲁四婶、柳妈(《祝福》),灰五婶(《长明灯》)等。或者以丈夫的名字及身份直接称呼,如祥林嫂(《祝福》)、秀才娘子(《阿Q正传》)等。
-
女性意识表层的觉醒——论20世纪初的女性文学
-
作者:
彭彩云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性意识
中国
现代文学
女性文学
人物形象
20世纪初期
-
描述:
诞生于20世纪初即五四时期的中国女性文学,显然与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西方妇女解放运动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学者论到20世纪初一批知识女性大都留学国外,接受现代新思想,没有这样一批受过传统教育又接受了现代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便没有中国现代的女性文学。但应当看到,中国的
-
剪不断,理还乱——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猫眼》
-
作者:
杨昊成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叙述结构
《猫眼》
加拿大
人物形象
女性文学
小说
-
描述:
人们向往平淡与安详,努力在“欲说还休”的无可奈何与自我安慰中调节着所谓人生的坐标。然而忘却又何其艰难!“有时这个浮出水面,有时那个浮出水面,有时什么也不见。没有一件事情是往而不返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著名小说《猫眼》中的女主人公伊莱恩·瑞斯利就是这么一位对昨日永远都无法释怀的人。 伊莱恩·瑞斯利是一名画家,而且还是一名先锋派画家。她从加拿大西海岸的温哥华回
<
1
2
3
...
43
44
45
...
69
70
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