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人物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54 条
-
论《桃花扇》之李香君
-
作者:
李硕
来源:
读写算(教师版 素质教育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试论
李香君
人物形象
桃花扇
-
描述:
孔尚任笔下的《桃花扇》所描写的是李香君与侯方域的两个人之间爱情故事.文中的主人公李香君在我们整个中国戏曲史之中是众多女性形象的杰出代表,是众多女性形象所倾慕的目标.她智慧聪明,德才同时拥有.虽然当时社会地位低下,李香君她却拥有崇尚的思想,对爱情忠贞不二,她敢爱也敢恨;李香君她深明正义,不畏强权,敢说敢做;李香君她脱俗入道,殉节理想.可以说,李香君她是一个饱受压迫、侮辱却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现实与童话意向研究
-
作者:
王莉
来源:
长江丛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爱丽丝梦游仙境
童话
人物形象
-
描述: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颇具代表性的魔幻文学作品,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爱丽丝特点鲜明,在现实与童话中穿梭,其极大地颠覆了维多利亚时期的传统女性形象。而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小说极大地表现出了两种意境的交融,现实与童话交相辉映。本文就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
略论花间词男性形象
-
作者:
张雪梅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间词
人物形象
男性
-
描述:
作为文人词的源头,花间词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尤以顾盼生姿的女性形象突出,历来受到关注。而花间词中的男性形象可以与词人身世联结起来,更直接地呈现出时代之感与命运之思,寄寓着词人对人生的自我思寻。
-
唐宛儿,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重读《废都》
-
作者:
冉恬羽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废都》
人物形象
唐宛儿
-
描述:
《废都》作为出版后饱受争议的一部小说,其女性形象却极少有人专门论之。小说中最主要的女性人物便是唐宛儿,本文试通过作者理念的践行者、庄之蝶之镜像和小说之结构关节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唐宛儿这一重要的人物形象。
-
从孟紫芝形象看《镜花缘》的女性意识
-
作者:
黄芮
来源: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镜花缘》
孟紫芝
人物形象
-
描述:
《镜花缘》是李汝珍呕心沥血创作出的一部以女性为主角,关乎女性问题的小说,书中叙述了由“百花贬谪为百女和复唐灭周的两重因缘关系”[1]2构成的奇幻故事,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构筑出一个全新的女性
-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人物形象异同新探
-
作者:
张艳丽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粉世家》
《红楼梦》
人物形象
-
描述: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的关系已有专家做过研究,但鲜有人对二者人物形象的相似性作系统考察与比较分析。这篇论文把两部作品中具有相似性的人物形象分为封建家长、纨绔子弟及女性形象三类。通过对此三类人物形象
-
《铁木前传》中九儿和小满儿的形象对比
-
作者:
桂佳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价值
社会变革
人物形象
-
描述:
《铁木前传》成于1956年,以新中国成立初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为时代背景,主要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却而又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九儿和小满儿。她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观,映衬出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命运抉择。本文将对九儿和小满儿作比较,剖析人物形象和其体现出的时代价值。
-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
作者:
陈淑瑞
来源:
文艺生活(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被拐卖
人物形象
女性
-
描述:
上个世纪末,人口拐卖事件猖獗一时,很多作家捕捉到这一现象并以此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影响和轰动。本文主要以21世纪初期拐卖题材的中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结合作品中的代表性人物,选取两个身份和遭遇有所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把握她们在一次次“选择”中的新生,感受作者对她们人格魅力的肯定和对真善美的歌颂。
-
论《芈月传》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
作者:
王毅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芈月传》
人物形象
女性
-
描述:
凭借“甄嬛热”,《芈月传》在未上映之时就已经获得了受众的广泛期待。无论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设置方面,《芈月传》都没有能够对前者做出明显的超越与突破,但是却并不影响《芈月传》成为电视剧创作研究中
-
近10年国内《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
作者:
李蕾
来源:
商洛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
人物形象
-
描述:
学界有关《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的分析,历来以苔丝为主要对象,其中男性形象备受冷落。通过梳理国内近10年(2005—2016)有关这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研究,发现近年来学界对这部作品人物形象的研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