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现实与童话
作者: 刘亚兰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童话性   现实性   《爱丽丝梦游仙境》   人物形象  
描述: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著名作家路易斯·卡罗尔创作于19世纪60年代的著名魔幻文学。其对爱丽丝的描写颠覆了维多利亚时期的传统女性形象,正因如此,《爱丽丝梦游仙境》有着强烈的现实性和童话性之间的碰撞。本文通过剖析《爱丽丝梦游仙境》这部作品以及电影,讨论故事的现实性和童话性。
浅析女性主义影片
作者: 张微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片分析   视角   人物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电影是指与女权主义哲学相结合,从女性的角度来解释有关妇女问题的电影。精神分析理论作为女性电影理论的一个分支,在20世纪后的现代思想占重要地位。女性在社会中地位的逐渐提高,影片中女性如何被表现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女性主义思想为影片分析的传统方法提供启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对三部经典影片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纯真年代》中梅与埃伦之对比研究
作者: 李珊珊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纯真年代》   人物形象  
描述: 伊迪丝·华顿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19世纪纽约上流社会为时代大背景,真实地记述了女性所处的困境与悲惨命运。在代表作《纯真年代》中,华顿细腻地刻画了梅与埃伦这两个迥然不同的女性形象,揭示出在当时强大的父权制度的禁锢和束缚之下,女性无论选择屈从或是有意识反抗,都以悲剧命运告终。将二人的衣着外貌、内心世界以及婚姻观这三方面进行比较,能够发现贯穿文本始终的女性意识。
曹植辞赋中人物形象的文化内蕴
作者: 孙博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内蕴   曹植辞赋   人物形象  
描述: 的各类人物形象,无论是美丽幽怨的女性形象还是立体多维的男性形象,试图挖掘出他们身后所隐藏的文化内蕴,从而更好地理解曹植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坎坷多变的人生经历。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周志宇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伤理论   《我弥留之际》   威廉·福克纳   人物形象  
描述: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整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美国南方为背景,描绘一百多年间各阶层人物多方面的生活图景,揭露了美国社会的历史变革以及在当时历史变革背景下美国人的思想变化和精神创伤。创伤理论以创伤叙事、创伤见证及创伤记忆为核心,而创伤理论的运用在福克纳的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弥留之际》就是体现福克纳将创伤叙事、创伤记忆和创伤见证三者结合运用的代表作。
钱钟书、杨绛小说的高知女性人物形象与互文性
作者: 汪澄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互文性   高知女性   人物形象   钱钟书和杨绛  
描述: 钱钟书和杨绛夫妇的人生关联使他们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关联,这种文学关联可以用互文性理论去分析。钱氏夫妇小说中塑造的高知女性是“标准美人”,这体现了人物形象塑造的互文性;“标准美人”可能“怀鬼胎”,当“第三者”,这体现的婚恋问题中的互文性;高知女性只会“隐性抗争”,这体现的是价值实现的互文性。
莫扎特歌剧《女人心》中钢琴伴奏艺术对女性人物形象的演绎
作者: 郑华玲   来源: 黄河之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钢琴伴奏   《女人心》   莫扎特歌剧   人物形象  
描述: 《女人心》是莫扎特的喜剧代表作品。本文通过钢琴伴奏艺术对女性人物形象如菲奥狄丽姬、多拉贝拉等人的分析,希望借此对国外歌剧在中国广泛传播,对中国声乐表演、教学理论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浅析中国歌剧《苍原》中娜仁高娃的人物形象
作者: 刘琰   金芮   来源: 大陆桥视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娜仁高娃   歌剧   人物形象  
描述: 歌剧《苍原》作为二十世纪末期一部民族性与世界性并存的优秀艺术作品,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歌剧的发展.而娜仁高娃作为这部歌剧的代表性人物,唯一的女性人物,总是能带给我们无穷的回味.
解读高尔斯华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 李畅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约翰·高尔斯华绥   人物形象   《福尔赛世家》  
描述: 高尔斯华绥的作品集中于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社会风貌,集中对资产阶级的虚伪、冷酷、自私的本质加以剖析,分析了追名逐利的华丽外衣下人性的脆弱和空虚,生动地刻画出后殖民经济时代商品经济对人性的异化。高尔斯华绥在塑造人物时善于先推出一个阶层的整体风貌,再具体地描摹个体形象,作者还着眼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利主义对人性的扭曲,并观照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女性人物的精神世界。
浅析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当代舞《翠翠》的个人创作过程
作者: 来静璇   来源: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塑造文本转化   舞蹈思维   人物形象   技术手段  
描述: 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是以人体动作为前提,同时能够准确清晰地运用肢体将人物内心活动外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于文学作品的是,舞蹈中的人物形象更擅长表达人物的情感与内心活动,因此在人物塑造时对原型
< 1 2 3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