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乌热尔图小说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云介   来源: 骏马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人物形象   小说   女性  
描述: 乌热尔图小说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女性形象与旗人习俗
作者: 瘳艳群   来源: 红楼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研究   中国   人物形象   女性  
描述: 《红楼梦》女性形象与旗人习俗
中华三千年的女性扩写:《史记》中女性形象类型描述
作者: 宫东红   来源: 吕梁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著作研究   人物形象   女性  
描述: 中华三千年的女性扩写:《史记》中女性形象类型描述
论丁玲小说创作的现代性演变——莎菲系列形象的诞生、发展到消亡
作者: 何莉   来源: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玲   现代性   人物形象   小说  
描述: 丁玲从一开始登上文坛就在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情绪,特别是早期的小说,具有非常强烈的现代意识.然而,她的创作道路并不是笔直的.实际上,丁玲的整个创作存在着一个莎菲系列形象的诞生、演变、中断到最后消亡的过程,这也是丁玲小说现代性的演变过程.丁玲以莎菲系列形象这一中国的、现代的女性形象群为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独特的东西.同时我们也从莎菲系列形象的诞生、演变和消亡的过程,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的探索与失误,看到了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的曲折发展.
“被黄金枷锁劈杀了人性”的女性——评析曹七巧的艺术形象
作者: 耿甦   来源: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分析   悲剧命运   人物形象  
描述: 曹七巧是《金锁记》中的主要人物,是张爱玲笔下的“英雄”;在她身上体现了人性恶和“极端病态”;她出身卑微却生性要强,生活的磨难和情感的折磨使她心理严重的扭曲和变态;围绕着对金钱的贪欲和占有,她丧失了正常的人性;通过细致而深刻的心理分析,刻画出一个被黄金腐蚀了灵魂的悲剧女性形象。
鲁迅作品中善与美形象的缺失及成因
作者: 冯晓青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国民性   性格   人物形象  
描述: 有人认为鲁迅作品中缺少对善和美的歌颂,没有塑造可爱的女性形象,这可能是因为鲁迅才力不足或者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太贫瘠。我认为鲁迅生活的时代及其生活的经历促使他弃医从文,其目的是疗救中国国民的精神。鲁迅作品中虽没有美女、美丽的景色、紧张的情节,但有的是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对于大多数中国的脊梁来说,他们看到了鲁迅的深邃的思想和疗救中国的心愿。
新的起点—— 《秀拉》的人物形象及叙事艺术简论
作者: 杜志卿   来源: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秀拉》   叙事手法   人物形象  
描述: 《秀拉》是托妮·莫里森小说创作的新起点。该作品中的黑人女性形象十分引人注目,她们的生命轨迹隐含了莫氏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背景下黑人女性命运的深切思考和探索。从小说的表现手法来看,《秀拉》也基本上奠定了莫里森的创作风格。因此,对该小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莫氏的创作思想和叙事艺术。
人性美的魅力——简·爱人物形象简析
作者: 夏蔚   来源: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美   外国文学   人物形象  
描述: 作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简·爱不同于一般的以其外表之美与性格之美同时愉悦读者的女性形象,尽管简·爱外表质朴无华,但其所具有的人性之美比外表之美更为深邃、隽永,更有生命力。
冷却后的思考——《废都》得失谈
作者: 曹铁娟   来源: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手法   废都   庄之蝶   人物形象  
描述: 排除对《废都》冷与热的舆论影响,联系贾平凹关于小说创作的主张,从作品实际出发,客观地冷静地分析。认为《废都》有得也有失:作品容量较大,包容了各层次人物广泛的主张,美丑融于一炉;具体描述了作家庄之蝶由大名人到殒落的过程,但含有虚无主义的宿命观;观察生活的视角变换较大,然而是互不相干的大杂烩;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表现出逆转历史的陈腐观念。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周志宇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伤理论   《我弥留之际》   威廉·福克纳   人物形象  
描述: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整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美国南方为背景,描绘一百多年间各阶层人物多方面的生活图景,揭露了美国社会的历史变革以及在当时历史变革背景下美国人的思想变化和精神创伤。创伤理论以创伤叙事、创伤见证及创伤记忆为核心,而创伤理论的运用在福克纳的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弥留之际》就是体现福克纳将创伤叙事、创伤记忆和创伤见证三者结合运用的代表作。
< 1 2 3 ... 14 15 16 ... 69 70 7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