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颠覆·审视·逃离
作者: 聂晓清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母女关系   女性文本  
描述: 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对传统文学母性书写进行了彻底颠覆,还原了母亲的世俗和本真面貌,对母女关系的重新审视透视出女性书写中的逃离性,解构以后的重建依然困惑。 书写母亲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母题,“母亲”成为天然的人性角色和重要的社会角色,母性崇拜以各种方式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然而。在男性文化叙事谋略中,“母亲”逐渐演变成一个承载象征意义的文字符号。背负着坚韧、苦难、宽厚、无我的深远意味在中国父权意识体系中穿行了上千年,成为“在女性所有角色中最具有社会兼容功能的亲缘符号”。九十年代的女作家逐步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母性
走过去,前面是个天:影片《喜莲》简评
作者: 黄萍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人物性格   人生选择   杨青   “三从四德”   世德   时代大潮   喜剧风格   辣椒种植   双目失明  
描述: 从坐上大牛车嫁到老刘家的那时起,喜莲就一门心思地要做个好女人。她对双目失明的婆婆极尽孝道,对丈夫世德知冷知热,体贴入微,是全村妇女贤淑的典范。世道在变,喜莲也在变。好女人的古典标准是“三从四德”,社会文明进步到九十年代,好女人又该用什么标准去衡量,女人在拥有幸福家庭的同时,是否还应该拥有自己的那个天?影片《喜莲》通过袒露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女性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心路历程,以准确而独特的手法,将一个新时期乡村女性的形象表现得真实可信。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