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并不枯萎的白玫瑰:我看《子夜》中的林佩瑶
作者: 赵楠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记文学   子夜   北京地区   吴荪甫   茅盾   中国现代文学史   玫瑰   女性形象   小说   郁达夫  
描述: 导师荐语:我结识赵楠同学是在2008年春季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上。随后她选择跟我做本科学年论文,题目是"‘真实’与夸饰的悖论空间——从‘日记文学’看郁达夫自我形象的塑造"。从她对研究对象郁达夫的执意选择本身我就看出她热爱文学的天性与潜质。
1930年代女性诗人创作及其文学史命运
作者: 余蔷薇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诗人   年代   女性意识   女诗人   诗歌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个人化   新月派   女性文学   出版业  
描述: 上世纪30年代女性诗歌创作的高涨和此后迅速地被遗忘,是一种尚未被关注的独特的文学史现象。本文介绍并阐述了30年代女性诗人的创作状况,并进一步考察了其繁荣与被遗忘的原因。30年代女诗人包括三类:一是占绝大多数的"无名"女诗人,她们的诗作呈现出日常化与个人化的特点;二是左翼女诗人,除了抒写革命,她们还有不少表现女性意识的创作;三是活跃于新月派、现代派等著名文学流派的女诗人,她们更倾心于在自我的诗园里表现女性纤细的内心。30年代高速的城市化、出版业的发达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女性诗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她们受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与萧红小说创作之管窥
作者: 李伟娟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凯瑟琳   曼斯菲尔德   女性作家   创作手法   英语短篇小说   小说创作   艺术表现   中国现代文学史   萧红   世纪初  
描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与萧红是20世纪初中外文坛上两位杰出的女性小说家。前者被誉为新西兰文学的奠基人、现代英语小说的先驱,在世界近代文学史上享有"短篇小说大师"①的称号。后者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艺术表现上最具现代化的作家"。虽然二者处于不同的时空,她们的艺术人生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家庭、社会的"叛逆者";作为女性作家,她们的创作几乎都指向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她们都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童年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