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自性的魅影:美国传教士何德兰镜头下的中国女性形象
作者: 蒙文彪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头下   平等   中国女性  
描述: 在当代中国史学语境下,西方传教士摘下了“侵略帮凶”的帽子。研究人员开始更加客观地肯定这些传教士们为中国近代化所做的功绩,而其中极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中国女性的重新塑造。传教士们借上帝之手,通过一些诸如反对缠足、反对溺女婴、主张男女平等以及婚姻恋爱自由、贞洁问题的再探讨等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和实质性措施赋予这些女性“自性”,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由此启蒙。而当这些拥有了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最终呈现在摄影作品上时,就与最初的灵魂空壳有了很大区别。
当代中国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解读
作者: 胡育丹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比   文化形象   电视剧   中国女性  
描述: 电视剧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艺术品,它的出现可以鼓舞人民的斗志,凝聚观众的人心,更可以激发人们对于艺术与生活强烈的情感共鸣。在电视剧刚刚起步的时候,女性在电视剧中仅仅是充当点缀,然而到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末期,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了舞台,这时的女性已经不再满足于充当艺术品的装饰,她们更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能够展示自我形象,特别是代表女性来展示自己。但是在这提出这一点并不顺利,很多女性形象在电视剧中展示的并不成功,她们要么过于突兀,要么仅仅代表负面情感,在影视剧中大多数是起到修饰作用,直到美国开始兴起女权运动,那些
从祥林嫂和水生嫂看中国女性命运的变迁
作者: 吴柳岸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生嫂   变迁   祥林嫂   命运   中国女性  
描述: 祥林嫂是鲁迅笔下《祝福》中女主人公,水生嫂是孙犁《荷花淀》中的女主人公,他们都是我国文学史上典型的女性形象,并且都是旧中国的女性形象,他们身上有着显而易见的相同之处。不过联系两部名作的具体内容,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的是两个女性命运的截然不同:祥林嫂是一个不幸的女人;而水生嫂可以说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美国女传教士的中国传教活动——基于文化交流视角下的研究
作者: 宁璇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交流   海外传教活动   美国女传教士   文化殖民主义   中国女性  
描述: 自美国内战结束以来,美国女性传教士便逐渐走出了美国的国门而去到世界各个角落传播福音。她们为基督教得以在世界大范围的传播打下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早在十九世纪初期,女传教士们就开始通过教堂等基督组织参加海外传教活动。十九世纪后期美国妇女委员会建立后,越来越多的女传教士在委员会的资助下得以出国传教,而去往海外进行传教的女传教士的人数也一度高达总传教人数的六成。尽管这些传教士总是声称自己进行海外传教的目的是为了传播福音,但是研究这个话题的学者常常认为这是一种帝国主义下的文化殖民活动。有些学者认为这些传教士实则是打着
热烈庆祝中国文学委员会成立20周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20周年掠影
作者: 暂无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代表团   2008年   女性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会   中国当代   委员会   中国女性  
描述: ①女性文学委员会代表团2008年访美合影于费城 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兼任女性文学委员会第一任会长张炯教授 ③④2003年在哈尔滨举行的中国女性文学奖颁奖会会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