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玛雅·黛伦对“先锋”的阐释
作者: 刘剑梅   来源: 书城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导演   玛雅   仪式化   艺术家   先锋性   个人主义   先锋派   美国电影   艺术形式   女性形象  
描述: 以大拼盘、大杂烩著称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并不崇尚先锋性。在商品化潮流的冲击下,先锋小说和先锋电影几乎面临绝迹,不知是养育它们的土壤已经变得干涸,还是它们自身已走到了尽头,对动荡的社会失去了关怀与批判。然而,即使在先锋派已不再时髦的今天,我仍然无法忘却玛雅·黛伦(Maya Deren,1917-1961)的电影。讲求实际而且内
有岛武郎在《爱不惜夺》中所表现的“夺爱”思想
作者: 刘岩   来源: 日本学论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完成   主观唯心主义   有岛武郎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个人主义   日本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外界刺激   “爱”  
描述: 有岛武郎在《爱不惜夺》中所表现的“夺爱”思想研究生刘岩1917年6月,《新潮》刊载了有岛武郎名为《爱不借夺》的随笔,这是后来的同名论著的第一稿。1920年3月,他开笔写作这一长篇,同年5月,丛文阁出版了他的作品集第十一集,题为《爱不惜夺》。但克其写作...
“新女性”个性解放道路的终结-论陈白露的悲剧
作者: 马俊山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余人   小资产阶级   妇女解放运动   新女性形象   个人主义   个性解放   三十年代   解放道路   中国现代   陈白露  
描述: 妇女解放,是新文学的一个传统主题。不同思想、流派的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探索和开掘,创造出一系列神采夺人的女性形象,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全可以和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群或“多余人”人物系列相媲美的时代群像,可以从中窥见中国现代妇女解放的艰难历程。
论赵惠明
作者: 陈钟   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讼   汉奸   特务组织   皖南事变   国民党   犯罪   小资产阶级   反动派   个人主义   茅盾  
描述: 茅盾同志创造了众多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其中,赵惠明是最具个性的、特殊的典型。在《腐蚀》中,茅盾以“日记”的方式,通过赵惠明特殊的身份、经历和敏锐的感观,深刻暴露了抗战时期蒋汪合流的黑暗内幕,控诉了国民党特务腐蚀、摧残、迫害青年的血腥罪行。赵惠明的失足犯罪和经过挣扎而终于走向自新之路,反映了一部分误入歧途而不甘堕落下去的青年的痛苦和呼求,给了当时许多青年以深刻的教训和警诫。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