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饥饿的女儿》】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论虹影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女性意识和写作意义
-
作者:
沈永英
来源: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饥饿的女儿》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
-
描述:
虹影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是虹影的代表作品,主人公“六六”成长和自我认同的心路历程是虹影本人对女性意识的探索,具有少女的私密性的特点,同时展示一代人生存的真实境遇和低矮苍穹下的女性群体形象,凸显虹影小说创作的当下意义。
-
建塑自我 以母之名:解构虹影《饥饿的女儿》中的母亲形象
-
作者:
冯阳
李阳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饥饿的女儿》
建塑自我
虹影
-
描述:
虹影在《饥饿的女儿》中塑造了一个前期反叛后期隐忍的母亲形象,既是新时期女性作家对"五四"以来传统的"贤妻良母"母亲形象的消解,也是对男权社会所构建的女性形象的颠覆。透过对母亲精神的传承,对母亲困境的展示,以及对母亲桎梏的叛逃,展现了以六六为代表的当代女性重塑自我、张扬独立意识和反叛精神的野性之美。
-
对《饥饿的女儿》中男性形象的一种解读
-
作者:
刘晓伟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饥饿的女儿》
苦难
男性
-
描述:
女作家虹影在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中塑造了三个男性形象,通常我们都以女权主义来看待虹影,但在此书中虹影并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书中的男性并没有因自古以来的优越性而获得真正的优越,他们同样遭受着苦难,虹影在塑造女性形象的同时,并没有以某种武器或对抗性的力量来简单的否定男性,她同样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男性悲惨与愁苦的世界。三个男人在六六的成长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
从二维视界解读《饥饿的女儿》
-
作者:
杨君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饥饿的女儿》
“去势书写”模式
零度写作
-
描述:
本文以女作家虹影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为蓝本,从叙事技巧和书写模式两个方面对小说作系统分析,解读出由于女性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和细腻的心理体验,出现的在女性主义关照下的特殊文本书写技巧与模式。正是这独特的写作方式,使作者赋予了"六六"这一女性形象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
逃离幽暗:虹影小说中重庆形象的文学性建构——以《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为例
-
作者:
胡蓉
来源: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饥饿的女儿》
空间叙事
叙述历史
虹影
女性叙事
《好儿女花》
-
描述:
在《饥饿的女儿》与《好儿女花》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中,虹影主要是从叙述历史、空间叙事与女性叙事的角度展开对重庆形象的文学性建构。首先,虹影在历史维度上主要书写了重庆南岸饥饿的大饥荒年代与苦难的文革年代;其次,虹影将写作视阈限定在重庆南岸,并率先奠定一种“幽暗”的叙述氛围;最后,虹影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塑造出了一批在绝望中挣扎、逃离幽暗的女性形象。虹影基于其“主观经验感受的生活”,构造出一种独特的贫民窟城市形象和独特的贫穷市民形象,这使得虹影在重庆文学史上刻画出一种独特而个性化的重庆形象——挣扎在生活边缘的城
-
论虹影小说中的女性主义:《饥饿的女儿》、《英国情人》和《上海王》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邢艳斐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海王》
《饥饿的女儿》
《英国情人》
虹影
小说
女性主义
-
描述:
虹影是当代中国新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1962年生于重庆。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上海复旦大学读书。1981年开始写诗,1988年开始发表小说。曾获“英国华人诗歌一等奖”、中国台湾《联合报》短篇小说奖新诗奖、纽约《特尔菲卡》杂志“中国最优秀短篇小说奖”、三部长篇被译成25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出版。虹影借助书本中成功塑造的女性形象深刻的揭示了在社会和男权思想压迫下的女性崛起的永恒事实。虹影的书,和历史的许多艺术作品一样,是独特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会产生的;基于这一点,她所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