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且恨且叹息:论析张爱玲眼中的姜季泽
作者: 王力可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姜季泽   《金锁记》  
描述: 在关注张爱玲的女性话语同时,其笔下的男性角色也不容忽略,《金锁记》中姜季泽这一特殊的男性角色就值得深读和细究。挖掘姜季泽的人物内涵,不仅有助于探析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更是对女性形象理解的进一步加深和对张爱玲创作思想的进一步挖掘。本文试图从《金锁记》文本、张爱玲女性视野与其人生经历出发,重新解读姜季泽,感受张爱玲眼中的男性世界。
浅析《金锁记》人物的精神分析
作者: 李福伟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分析理论   《金锁记》   诠释   弗洛伊德学说   借鉴  
描述: 近年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张爱玲创作的论作很多,也提供了一些新的研究层面.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张爱玲对那种新旧时代交叠下的女性命运极为关注,对女性的心理挖掘也非常深刻,在文学创作中的女性人物始终透着精神分析理论的基调.文章以<金锁记>塑造的曹七巧心理来分析张爱玲小说对弗洛伊德学说的诠释.
月光下的悲凉:浅析《金锁记》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作者: 胡莲美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家长   无处可逃   变态   逆来顺受   男性强权   《金锁记》  
描述: 张爱玲是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的一位传奇女作家,《金锁记》是她的代表作。她以女性的视角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没落封建家族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指出了封建制度和男性强权是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
月与日的辉映与逆变:《金锁记》的整体意象模式
作者: 高岭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月亮意象   象征   张爱玲   太阳意象   整体意象模式   《金锁记》  
描述: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月亮,是处于小说文本中心位置的主导意象,对全篇具有统摄作用。月亮意象象征寓意的透射,在围绕自身生发衍变的同时,又与太阳意象相辉映与逆变,构成小说的整体意象模式,展开多方面的意义延伸。月亮意象在小说里出现20处,太阳意象出现13处,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多重所指。它们的逆变和辉映,透射出七巧、芝寿、长安三个女性人物复杂的心理蕴涵,从历史维度揭示出在父权统治男性中心社会里女性扭曲、畸形而惨痛的真实心态。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
作者: 奇恩暎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人物   主题   《金锁记》   艺术特色   影响力  
描述: 张爱玲(1920-1995)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但直到20世纪末才被重新发现。40年代,傅雷以笔名“迅雨”发表了《论张爱玲的小说》[1],这可以称作是对张爱玲进行学术研究最初的论文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