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妇女杂志》对近代都市女性生活的塑造和影响
作者: 王晓丹   来源: 学术探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杂志》   塑造   现代都市   新女性  
描述: 191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刊的《妇女杂志》,坚持致力女性自身发展的办刊宗旨,以丰富的内容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社会风采,成为中国历史上发行时间最久、影响力最大的女性杂志之一。它所塑造的中国近代都市新女性形象,使我们看到近代都市女性的身体意向、生活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建构与变化。研究《妇女杂志》既是对妇女发展历史的回应,又是对妇女发展未来的一种关切。
试析《妇女杂志》(1915-1931)的传播实践
作者: 胡勤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杂志》   女性启蒙   话语变迁   形象建构  
描述: 《妇女杂志》是中国女性报刊史上历时最长的刊物,且在当时社会中有广泛的影响力。《妇女杂志》诞生于新旧杂陈的社会背景中,在商务印书馆对文化与商业的共同考量中历经了从保守到激进再到保守的话语变迁,建构起贤妻良母式的"家庭"女性和独立平等的"社会"女性两种女性形象,而其女性启蒙效果却乏善可陈。究其原因,《妇女杂志》所透出的女性启蒙图景处于救亡图存的社会历史语境中,虽然通过刊物出版传播了启蒙思想,但在民族救亡的历史浪潮中,女性启蒙终究只是镜花水月。
《妇女杂志》研究述评
作者: 陈静   姜彦臣   来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杂志》   期刊   综述   女性  
描述: 《妇女杂志》(1915—1931)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著名的妇女刊物之一。对其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关注者来自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在中国大陆学界,对《妇女杂志》的研究始于2002年,迄今,共发表相关论文77篇,2008年以后,研究热度明显升高。已有研究涉及到了十个学科,以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占比重最大。自2005年起,各级科学基金项目开始资助与《妇女杂志》相关的研究。从研究热点看,办刊宗旨、教育问题、职业问题、女性形象、婚恋观问题的研究关注度较高。近几年来,陋俗问题、服饰文化、女性身体、上海女
《妇女杂志》(1915-1920)女性叙事研究
作者: 王思侗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杂志》   叙事   女性  
描述: 《妇女杂志》于1915年1月15日在商务印书馆创刊, 1931年12月停刊。它刊行历时17年,内容丰富,深刻记录了民国时期女性被启蒙的历程和女性自身的现代演变。本文以1915到1920年间
解放的革命性想象:“工农新女性”宣传画的发生学考察——以《红色中华》与《妇女杂志》的比较为中心
作者: 许徐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政治学   《妇女杂志》   政治文化史   《红色中华》   工农新女性宣传画  
描述: 作为一类崭新的女性形象,出现于苏区瑞金的“工农女性图”与都市上海的“现代仕女图”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出现了男性美审美趋向,体现走出男性中心主义的努力;而后者的文化性别仍具传统女性美学趣味。总体而言,“工农女性图”图式体系的修辞特征、叙事效用以及新女性原型具有重要的类型价值,但这种原型对人的“图像化”规训,同时也会造成概念化图像与具体化生活的矛盾,使女性重又陷入革命中心主义的怪圈。
解放的革命性想象:"工农新女性"宣传画的发生学考察——以《红色中华》与《妇女杂志》的比较为中心①
作者: 许徐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政治学   《妇女杂志》   政治文化史   《红色中华》   工农新女性宣传画  
描述: 作为一类崭新的女性形象,出现于苏区瑞金的"工农女性图"与都市上海的"现代仕女图"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出现了男性美审美趋向,体现走出男性中心主义的努力;而后者的文化性别仍具传统女性美学趣味.总体而言,"工农女性图"图式体系的修辞特征、叙事效用以及新女性原型具有重要的类型价值,但这种原型对人的"图像化"规训,同时也会造成概念化图像与具体化生活的矛盾,使女性重又陷入革命中心主义的怪圈.
民国时期《妇女杂志》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刘雪飞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杂志》   民国时期   主体意识   社会转型   女性形象  
描述: 日益普遍的传媒对社会性别的形成产生着持续而深入的影响,媒体塑造出符合“理想”的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引导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去模仿、去改变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媒体塑造着我们的性别。因此,本文从一则著名的近代女性期刊——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妇女杂志》入手,探讨它塑造了怎样的女性形象,为当时的女性创造出了怎样的模仿样板,以及民国时期女性的社会生活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妇女杂志》的创刊背景,创办与发展历程,并就它的编者、作者及读者群进行了分析。其次,论述了《妇女杂志》中塑造的
近代女性社会角色的建构
作者: 魏茹冰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杂志》   近代   社会角色   传媒   女性  
描述: 无处不在的传媒对社会性别的形成产生着持续而深入的影响,媒体塑造出符合“理想”的男性和女性,引导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去模仿、去改变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媒体制造着我们的性别。近代性别观念的转型是女性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不可否认,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为女性带来了她们向往的平等,然而,单一的政治视角无助于研究者更好地认识近代女性的思想和生活,我们需要更开阔的视野。因此,本文从一家著名的近代女性期刊——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妇女杂志》入手,探讨它为当时的女性创造出了怎样的模仿样板,以及这些样板所显示出的性别观念的变化。
《玲珑》杂志新女性形象的建构
作者: 姜卫玲   来源: 传媒观察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杂志》   封建社会   《玲珑》   从属地位   妇女解放运动   新女性形象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社会事务  
描述: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被禁止闻知社会事务,有着‘外言不入、内言不出’的严格规定,不能就社会事务发表意见”④,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十九世纪晚期,随着我国女子学校逐渐兴盛,部分女性走出闺阁,接受教育。社会上出现了一批有学识、有才能和有远大志向的知识女性。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更加强调经济独立,追求地位平等。“新女性”成为此时对女性最具时代特色的称呼,尤其是《妇女杂志》、《玲珑》等以塑造新女性形象为主要目的刊物的出现,掀起了一股社会革新与妇女解放运动的潮流。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