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时尚消费
作者: 肖英   来源: 现代语文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注视   时尚消费   《了不起的盖茨比》   情感表达   身份认同  
描述: 司格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迷茫一代的成员之一,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称作爵士时代的一曲挽歌。文章将以时尚消费的视角,结合文本,从男性注视、情感表达、群体认同三方面探讨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从而揭示这种消费背后的女性悲哀。
金钱的罗曼司: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女性形象的负面塑造
作者: 黄庆芳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了不起的盖茨比》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女性形象   家庭观念  
描述: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与海明威,福克纳齐名的伟大小说家,被誉为“爵士乐时代的编年史家”。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更是再现美国爵士乐时代的风貌的一部伟大作品。小说的主人翁盖茨比和主要叙述者尼克都是男性,菲茨杰拉德本人也承认这是一本“男人的书”。可以说,作者本人就是男权社会的代表。对于作品中的女性,作者把她们都塑造成了崇尚金钱和物质利益,追求享乐的拜金女郎。她们或者来自上层阶级并努力维护其身份地位,或者梦想要跻身上层阶级并为此不惜出卖精神和肉体。与作品中的男性(盖茨比和尼克)相比,作
浅析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观
作者: 孙永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矛盾心理   时髦女郎   女性观   《了不起的盖茨比》   《夜色温柔》  
描述: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美国著名小说家菲茨杰拉德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以及对其生活的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及文化变化的分析,来探讨作者的女性观以及作者塑造这些女性形象的原因。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被认为是美国“时髦女郎”的代言人。尽管说菲茨杰拉德创造了“时髦女郎”有些夸张,但是在他妻子的帮助下他的作品确实呈现给世人以美丽,性自由,热情,同时又自私,冷漠的美国新女性的形象。在他心目中,这些新女性代表了自由,反抗等的新价值观念。但同时,菲茨杰拉德又对新女性的出现感到极度担忧。他害怕她们所
解读菲茨杰拉德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人物和女性意识
作者: 王利娟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厌女症   美国小说   《了不起的盖茨比》   新潮女郎   父权制思想   女性人物  
描述: 解读菲茨杰拉德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人物和女性意识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塑造:对黛西话语的人际功能阐释
作者: 刘邱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态   人际功能   黛西   《了不起的盖茨比》   语气系统   人物塑造  
描述: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长岛为背景的小说,被视为美国文学“爵士时代”的象征。作家以优美洗练的语言勾勒出爵士时代的社会及人生百态,并以犀利冷静的眼光洞察了当时社会的弊病及人情的冷漠,描述了美国梦的破灭。小说借尼克之口讲述整个故事,其中的大量情节场景及人物塑造都融入了作家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亲身体会。小说中的黛西这一女性人物的塑造一直备受争议和关注。评论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她进行了评论与剖析,包括象征主义、女性主义、原型阐释等等。本文拟从功能语言学
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作者: 张晓全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女作家   妇女文学   研讨会综述   中国当代文学   《了不起的盖茨比》   大英语   女性形象   创作概况   美国女权运动  
描述: 经过历时一年的精心筹划,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于1995年6月20—23日在北京大学如期召开。本次会议旨在促进对妇女文学的研究,并为将于九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献礼。研讨会由北大英语系中外妇女文学研究学会、社科院外文所《世界文学》杂志社和天津市文联《文学自由谈》杂志社共同承办。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西班牙、日本、韩国及香港地区的二十多位海外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女作家代表出席了此次盛会。
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作者: 张晓全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女作家   妇女文学   研讨会综述   中国当代文学   《了不起的盖茨比》   大英语   女性形象   创作概况   美国女权运动  
描述: 经过历时一年的精心筹划,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于1995年6月20—23日在北京大学如期召开。本次会议旨在促进对妇女文学的研究,并为将于九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献礼。研讨会由北大英语系中外妇女文学研究学会、社科院外文所《世界文学》杂志社和天津市文联《文学自由谈》杂志社共同承办。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西班牙、日本、韩国及香港地区的二十多位海外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女作家代表出席了此次盛会。
采访安·贝蒂
作者: 〔美国〕史蒂芬·森多拉   丛郁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黑人女作家   男性人物   简约派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国社会   作品   海明威   女性人物   写的人  
描述: 安·贝蒂是近年来在美国文坛较引人注目的女作家,1947年生于首都华盛顿。1970年在康涅狄格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继而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两年后辍学开始从事写作。自1974年以后,她成为美国《纽约人》杂志的经常性撰稿人。她的长篇处女作《萧瑟冬景》(Chilly Scenes of Winter)发表于1976年,发表后立即就被改编成一部名为《颠倒》(Head Over Heels)的电影,短篇小说集有《扭曲》(Distortions)和《秘密与意外》(Secrets and Surprises)。实际上她的
采访安·贝蒂
作者: 史蒂芬·R·森多拉   丛郁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黑人女作家   男性人物   简约派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国社会   作品   海明威   女性人物   写的人  
描述: 安·贝蒂是近年来在美国文坛较引人注目的女作家,1947年生于首都华盛顿。1970年在康涅狄格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继而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两年后辍学开始从事写作。自1974年以后,她成为美国《纽约人》杂志的经常性撰稿人。她的长篇处女作《萧瑟冬景》(Chilly Scenes of Winter)发表于1976年,发表后立即就被改编成一部名为《颠倒》(Head Over Heels)的电影,短篇小说集有《扭曲》(Distortions)和《秘密与意外》(Secrets and Surprises)。实际上她的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