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生活在别处——“文革”地下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尹元华   来源: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革”   地下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文革”地下文学不乏优秀作品 ,塑造的女性形象给人印象深刻 ,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她们具有某些可贵的品质
一座动态的“文革”博物馆
作者: 陈辽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文革”   动态的  
描述: 罗自平女士创作的长篇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文革一代人故事》,营建了一座动态的“文革”博物馆;描叙了在这座动态的“文革”博物馆中各色人等的种种表现;在我国的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一位在动态的“文革”博物馆中始终与逆流抗击、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独立思考但也存在着某些“偏至”的青年女性形象。有此三大成就,在我国当代文学史和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史上应该有它的一定篇章。
另一种真实——中国20世纪50~70年代女性文学分析
作者: 岑泽丽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文革”   政治意识   女性文学  
描述: 中国20世纪50~70年代女性文学是政治意识较强、女性意识淡化的文学,这种情况发展到“文革”女性文学时期推向极致,政治意识基本取代女性意识。“文革”女性文学是“十七年”女性文学的承继和进一步政治化的发展。这近三十年女性文学虽然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但仍难以掩饰其艺术光芒。
“文革”时期女性形象政治化研究
作者: 黄巍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化   “文革”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从“文革”时期政治化的女性形象入手,通过阐释“文革”时期女性形象政治化的形成、类型、特征、历史原因、文化内涵等情况,尝试考察“文革”时期女性形象与政治的互动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人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文革”时期女性形象政治化的形成和新中国十七年的女性形象定位紧密相关。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保证女性享有同男性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在促进男女平等、推动女性就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取得显著成效。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价值观体系的重新确立,使诸如女英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