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553 条
-
《〈中国女报〉发刊辞》作者考——兼及秋瑾、吕碧城“女权”思想与实践的差异
-
作者:
刘钊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中国女报》是秋瑾于1907年在上海创办的一份以宣传女权为宗旨的期刊,在近现代中国报刊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由于秋瑾英勇就义、资金不足等问题,《中国女报》仅出三期即被迫停刊,但它为近代启蒙、妇女运动及秋瑾、吕碧城、燕斌等近代知识女性的研究提供了原始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
基于女性学视角的职业女性工作压力研究
-
作者:
邵爱华
来源: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Mana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PMSS 2013)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工作压力
管理
女性
-
描述:
女性作为职场的半边天,不仅承担着与男性同样的社会职业角色,同时在家庭中亦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多种角色要求及冲突导致职业女性的工作压力源复杂而多样。同时,由于女性独特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其面对工作压力的表现症状和应对方式也与男性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本文从女性视角出发,探讨职业女性工作压力源、中介变量和压力表现的独特性,并寻求有针对性的工作压力管理方法。
-
中国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现代性衍进
-
作者:
杨玲
来源:
东方丛刊(2001年第1辑 总第三十五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21世纪理应成为人类更加文明进步的新世纪。女性解放作为人类解放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正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外在的牢狱容易拆毁,而心灵的栅栏却难于破坏。因而是否具有女性意识成为妇女解放能否实现的首要前提。挖掘和复归这种女性意识,不仅对女性解放,而且对整个人类解放都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试论丁玲女性题材小说的三种模式
-
作者:
李丽
来源:
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以往关于丁玲女性题材小说的研究缺乏系统的、模式化的概括。少数研究者虽然注意到这个问题,但他们的概括往往仅限于丁玲早期的小说。笔者在通读丁玲女性题材小说的基础上发现:丁玲此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女性形象都可以归纳出一种模式,而每一种模式都意味着作者对女性问题独到的探索与理解。在三种女性形象模式中,我们不仅看到
-
女性在休闲运动中的角色定位
-
作者:
颜下里
来源:
2012国际体育科学与学校体育学术会议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角色定位
休闲运动
女性
-
描述:
在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下,女性在休闲运动中长期扮演着"非参与者"的角色,是男性运动的"支持者"与"付出者"。随着妇女运动的发展,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性构社会中女性获得了限制性的参与休闲运动的权利。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自由选择者的角色必然成为未来女性在休闲运动中的主要角色。文章抛砖引玉探究女性在休闲运动中角色定位的转变,是为了更好促进她们的身心健康,获得更大的生活自主权。
-
《阿毛姑娘》与丁玲的女性文学
-
作者:
汪晓云
来源:
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阿毛姑娘,》作为丁玲女性文学作品,长期以来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以《阿毛姑娘》的女性文学特征为支点,对丁玲的女性文学创作作一整体观照。马克思对女性的社会地位有过相当精确的论述:"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
-
丁玲女性小说的特色与贡献
-
作者:
杜方智
来源:
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女性文学是以女性的眼睛、女性的灵魄来审视人生,透视生活,表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的文学。这种女性主体意识总是与一定的时代意识、阶级意识、民族意识交织、纠缠、联结在一起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则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五四"运动像燎原的烈火,照亮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的道路;"五四"运动也像响亮的春雷,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思想
-
论丁玲创作的女性意识
-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颗耀眼的巨星——丁玲文学创作国际研讨会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的局限,常常侵透了对男性的依附意识。如宋代著名女词人朱淑贞曾自责道:"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尽管
-
“世纪初中国女性诗歌研讨会”召开
-
作者:
张立群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再到今天,由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涌入, 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和女性文学批评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大批女性文学的研究者、女性学者都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同时,女性文学的繁荣也
-
浅析《大宅门》中女性人物的塑造
-
作者:
许华
来源:
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大宅门
人物塑造
女性
-
描述:
《大宅门》里精心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个性的女性人物。本文试图通过对白文氏、黄春、杨九红、李香秀、槐花等女性人物的分析,揭示该剧在塑造女性人物方面的得失。
<
1
2
3
...
6
7
8
...
54
55
56
>